首页> 中文学位 >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分析
【6h】

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2 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与披露内容

2.2 理论基础

3 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与问题

3.1 16家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持有状况

3.2 上市银行2013-2015年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情况统计分析

3.3 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4 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现有披露制度制约了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及时性

4.2 现有报表本身的设计缺陷

4.3 产品本身的高风险性,披露积极性不高

4.4 公允价值获取困难

4.5 缺乏针对性的准则规范,监管力度不足

5 完善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5.1 建立实时报告系统,提高披露效率

5.2 改进现有报表,创新披露形式

5.3 利用VAR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信息充分度

5.4 完善估值技术,改进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

5.5 提高准则规范的针对性和监督力度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之一,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是为规避金融风险而产生的,可由于它的高杠杆性、不确定性,它为操作者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暗藏着许多风险。一旦操作不当,它会给使用者带来巨大损失。在我国,商业银行是金融衍生品的主要操作者,它承担着与金融衍生品相关的巨大收益与风险。为了更有效地规范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行为,银行监管机构需要提高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而提高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对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披露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在吸收学者已有的研究和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研究,以期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体系提出自己的建议。
  作者拟采用以规范研究为主,结合文献分析法、样本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选取16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引入近三年的年报数据,从信息及时性,信息披露方式,信息披露内容三个方面对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对定性分析做了充分的补充,从而更加深入地阐述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现状与不足,从银行自身管理和外部环境的角度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创新性的改进建议。本文将统计数据与规范研究结合起来,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弥补了只基于理论层面分析的不足。
  文章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研究,在吸收已有学者的研究和资料文献的基础上,从我国16家上市银行入手,选用近三年的年报数据,从三个方面入手,研究了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发现了信息披露中的问题,主要有:披露信息的及时性有待提高;披露形式单一,格式不规范;风险信息的定量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单独披露;公允价值信息有效性尚需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搜集文献资料,进行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现有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制约了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及时性;现有报表本身的设计缺陷的影响;产品本身的高风险性,披露意识不高;公允价值获取、确认困难;缺乏针对性的准则规范,监管力度不足。针对问题存在的原因,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提高披露效率;改善传统报表,创新披露形式;利用 VAR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信息的充分度;完善估值技术,改善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提高准则的针对性和监管力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