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6h】

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1章马克思主义视域内的以人为本

1.1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本主义的扬弃

1.2以人为本的终极诉求:人的全面发展

1.2.1从“人本主义”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转变的几个阶段

1.2.2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目标

第2章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2.1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发展观的分水岭

2.1.1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及理论突破

2.1.2社会主义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

2.2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深化

2.2.1以人为本是对传统发展理论障碍的突破

2.2.2中国历代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第3章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3.1以人为本是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

3.1.1全面展的人本性取向

3.1.2全面发展的整体性追求

3.1.3全面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3.2以人为本是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

3.2.1统筹城乡发展,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障碍

3.2.2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地区均衡发展与共同繁荣

3.2.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3.2.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全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3.3以人为本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3.3.1可持续发展观溯源

3.3.2以人为本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基石

3.3.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以人为本无疑是表述人的最为响亮的口号。古希腊人开启了通向人本主义的哲学之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演绎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呼唤人性的伟大解放运动。对“人”的执着与探索,近现代各种流派、体系都做了可贵的努力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但只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人学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回归和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透彻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无计划的社会化大生产等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可以促进个人能力的全面提高,达到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提升与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人学观。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的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发展应以人为本,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之一,是我国根据发展历程中成败得失的经验而形成的共识。以人为本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也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够在发展中真正走以人为本道路,这已被社会实践所证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三个部分对“以人为本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进行论证。 第一章全面的阐述马克思主义视域内的“以人为本”。首先通过对传统人本主义的批判,界定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实质。之后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每一阶段人本思想的分析,指出了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揭示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文章从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发展观入手,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剖析了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及理论突破,又对社会主义传统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最后得出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构成了科学发展观与其它发展观的本质区别的结论。之后文章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深化的观点。指出中国历代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以人为本思想体现了我党的性质和宗旨,突破了传统发展观的理论障碍,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第三章从实践角度揭示了以人为本思想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文章指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拓展了发展的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是一条红线贯穿其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民利益和需求的保护与满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