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特定领域问答系统中通用语义理解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6h】

特定领域问答系统中通用语义理解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及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第1章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概况及现状

1.2.1国外研究状况

1.2.2国内研究状况

1.2.3目前的研究水平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3本文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1.4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特定领域问答系统的有关理论与技术

2.1特定领域问答系统的主要子系统

2.1.1特定领域问答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

2.1.2问句理解子系统

2.1.3信息检索子系统

2.1.4答案生成子系统

2.2知识表示

2.2.1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2.2.2产生式表示法

2.2.3框架表示法

2.2.4语义网络表示法

2.3问句理解中的语义计算

2.3.1基于词汇的语义计算

2.3.2基于浅层句法分析的语义计算

2.3.3基于指代和缺省的语义计算

2.4实现问答系统的常用技术

2.4.1基于关键字检索的技术

2.4.2基于模板匹配的技术

2.4.3基于规则推理的技术

2.4.4基于统计模型的技术

第3章语义理解框架的设计

3.1语义理解框架的设计要求

3.2领域内词语的语义描述

3.3领域知识的表示框架

3.4问句模型的表示框架

3.4.1问句类型分析

3.4.2问句模型的表示框架

3.5语义理解框架的结构模式

3.5.1语义理解框架的结构表示

3.5.2语义理解框架的工作流程

第4章语义理解框架的实现技术与核心算法

4.1语义理解框架的词汇语义处理技术

4.1.1词典分词

4.1.2词语标注歧义的处理

4.1.3词组、短语的识别

4.2语义理解框架的问句模型确定技术

4.2.1疑问属性的确定

4.2.2问句模型的选取

4.2.3问句模型的信息填充

4.3语义理解框架的上下文对话管理技术

4.3.1缺失信息填充

4.3.2交互问句生成

4.3.3答句生成

4.4语义理解框架的核心算法

4.4.1词语标注歧义处理规则的应用算法

4.4.2词组、短语识别规则的应用算法

4.4.3问句语义信息的填充算法

4.4.4答句的生成算法

第5章语义理解框架的通用性分析

5.1语义理解框架的定位分析

5.2应用领域移植的可行性分析

5.2.1领域知识的可移植性分析

5.2.2句法、语义规则的独立性分析

第6章应用实例——列车信息自然语言问答系统

6.1系统的主要功能描述

6.2领域知识的提取

6.2.1领域词典的构成

6.2.2领域知识表示框架

6.2.3问句理解规则的构建

6.2.4问句模型的设计

6.3系统的结构设计

6.3.1系统模块结构

6.3.2知识库访问

6.4系统测试结果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在信息爆炸性增长的今天,以关键字或关键字的简单逻辑组合为基础的信息检索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要求。这就使得问答系统这种综合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更加人性化、更加高效的信息检索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近些年来,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也极大地推动了中文问答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相关方向的研究人员开始将更多的精力转向中文自然语言问答系统的研究中。 然而,由于中文自然语言的复杂性和处理技术的局限性,现阶段中文问答系统的应用还是以特定领域问答系统为主。近些年也出现了不少具有实用价值的中文特定领域问答系统。但总体来看,大多数的问答系统还存在着语义理解效果差,不能实现领域移植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问答技术的发展和问答系统的应用。就此,本文针对此类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工作。 [1]提出了一个可用于特定领域问答系统开发的语义理解框架的设计方案,论文在研究了问答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多个领域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用于特定领域问答系统的语义分析、理解、及生成的语义理解框架。其中,详细描述了语义理解框架中领域知识的表示方法、问句模型的类别区分、语义理解框架的结构整体模式及工作流程。 [2]给出了该语义理解框架的具体实现技术和核心算法,论文针对语义理解框架的设计方案,从问答系统各实现环节上,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现技术和核心算法,以供系统开发时应用。 [3]分析了该语义理解框架的通用性论文分析了该语义理解框架在问答系统的设计实现中的定位,还就领域知识的描述和句法、语义规则的独立性等方面进行了可移植性分析。 [4]介绍了一个语义理解框架应用实例的设计过程,论文介绍了一个语义理解框架的应用实例——基于结构化知识库的列车基本信息自然语言问答系统。论文从领域知识的提取到系统结构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并对该实例进行了测试分析。通过该实例的应用也进一步验证了本文中提出的语义理解框架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