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宝天曼天然林林窗对物种多样性与锐齿槲栎幼苗更新的影响
【6h】

宝天曼天然林林窗对物种多样性与锐齿槲栎幼苗更新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林窗特征研究综述

1.1.1 林窗更新概述

1.1.2 林窗一般特征

1.2 物种多样性研究综述

1.3 幼苗更新研究综述

1.3.1 不同演替阶段林窗内的幼苗更新

1.3.2 林窗不同位置的幼苗更新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3 技术路线

2.4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概况

2.4.1 自然地理概况

2.4.2 植物资源概况

3 研究方法

3.1 样地设置

3.2 研究方法

3.2.1 调查项目

3.2.2 林窗演替阶段和幼苗高度的确定

3.2.3 幼苗动态调查

3.2.4 数据处理和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林窗一般特征

4.1.1 林窗大小分布特征

4.1.2 林窗形成木物种和数量

4.1.3 林窗形成方式

4.2 林窗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2.1 样地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

4.2.2 物种多样性分析

4.3 幼苗更新动态

4.3.1 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幼苗的更新方式和发生时间

4.3.2 不同演替阶段的幼苗更新特征

4.3.3 林窗不同位置的幼苗更新特征

5 结论与讨论

5.1 样地林窗的一般特征

5.1.1 林窗的大小结构

5.1.2 林窗形成方式

5.1.3 林窗的形成木数量和特征

5.2 样地的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

5.2.1 不同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及重要值

5.2.2 林窗不同位置的物种组成及重要值

5.3 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5.3.1 不同演替阶段的物种多样性

5.3.2 林窗不同位置的物种多样性

5.4 样地的幼苗更新动态

5.4.1 样地内幼苗的萌发率和死亡率

5.4.2 样地内幼苗的高度级

5.4.3 样地内幼苗的生长状况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林窗的形成与发育对物种多样性和植被更新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林窗既是森林群落内大量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基础,也是森林内乔木幼苗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本区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0-10a(演替初期)、10-20a(演替前期)、20-30a(演替中期)、30-40a(演替后期)4个演替阶段林窗的林隙、林隙边缘、非林隙三个位置进行研究,对样地内物种组成、幼苗动态进行定株研究,结果表明:
  1)本区的林窗形状以多边形为主,占83.5%;小林窗多、大林窗少;林窗形成的最重要的方式是枯木和倒木,其次是林中平地;林窗内林窗形成木的数量最多的有12株,最少的仅1株;样地内林窗形成木的种类共有8种55株,锐齿槲栎(Quercusalienavar.acuteserrata)36株(65.5%),所占比例最大,华山松(Pinusarmandi)12株(21.8%)、葛罗槭(Acergrosseri)2株(3.63%)、崖樱桃(Cerasusscopulorum)1株(1.82%)、三桠乌药(Linderaobtusiloba)1株(1.82%)、马鞍树(Maackiahupehensis)1株(1.82%)、膀胱果(Staphyleaholocarpa)1株(1.82%),灌木有四照花(Dendrobenthamiajaponica)1株(1.82%)。
  2)多样性指数计算结果表明:①不同演替阶段的林窗表现为:在0-10a时,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藤本植物,Simpson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藤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10-20a时和20-30a时,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表现为为藤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30-40a主要以乔木植物为主,其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为、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0,3.18,1.38和0.05。②林窗不同位置的植物多样性表现为:林隙和林隙边缘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nener依次为乔木>灌木>藤本,Simpson指数为藤本>乔木>灌木,Pielou为乔木>灌木>藤本;非林隙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nene指数为乔木>灌木,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nener指数为灌木>乔木。
  3)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幼苗更新研究结果表明,①幼苗出土时间和方式:2011年3月10日调查时,未见幼苗出土,3月15日调查时,发现个别小样方中有幼苗出土。幼苗更新主要以实生苗为主。②幼苗发生率:在林隙、林隙边缘和非林隙,0-10a的幼苗发生率分别为17%,33%,和50%,10-20a的幼苗发生率分别为48%,24%,和29%,20-30a的锐齿栎幼苗发生率分别为27%,40%,和33%,30-40a的幼苗发生率分别为23%,46%,和31%。③幼苗存活率:在0-10a,林窗边缘和非林隙下幼苗存活率最高达50%,在10-20a,非林隙幼苗存活率最高达60%,在20-30a,林窗边缘的幼苗存活率最高达50%,在30-40a,林隙的幼苗存活率最高达80%。④幼苗平均高度:在林隙、林隙边缘和非林隙中,0-10a的幼苗平均高度分别为6.64cm,4.60cm和5.39cm,10-20a的幼苗平均高度分别为6.67cm,10.94cm和5.03cm,20-30a的幼苗平均高度分别为10.88cm,7.50cm和4.39cm,30-40a的幼苗平均高度分别为8.86cm,11.92cm和4.47cm。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