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追问误区、成因及对策研究
【6h】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追问误区、成因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追问的概述

1.1.1 追问的内涵

1.1.2 追问的类型

1.1.3 追问的特征

1.2 追问的理论依据

1.2.1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理念

1.2.2 对话理念下的追问双方

1.2.3 对话理念下追问的具体实施要求

1.3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追问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3.1 课堂追问具有科学心理机制

1.3.2 追问可有效调动课堂氛围

1.3.3 追问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第二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追问的现状分析

2.1 追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1.1 追问的缺乏

2.1.2 追问的过度

2.1.3 追问的落空

2.2 问题归因分析

2.2.1 追问的时机不当

2.2.2 追问方向的偏离

2.2.3 追问中预设与生成关系的把握不到位

第三章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追问的有效性策略

3.1 如何正确把握追问的切入口

3.1.1 从教学目标看追问的切入口

3.1.2 从学生情况看追问的最佳时机

3.1.3 从文本角度看何时追问

3.2 追问的方向

3.2.1 追问与课堂提问系统之间的关系

3.2.2 主问题与辅问题间的追问

3.2.3 课堂提问系统之间的认知规律

3.3 追问的预设与生成

3.3.1 预设要具有弹性

3.3.2 生成要会引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知识的传授不是单一地由教师来完成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一些必要的学习工具与资料,自主地通过意义建构的过程而获得的。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一定的问题相结合,教师根据这些问题的设计,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其主动解决问题。在此教学理念的号召下,问题已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一系列富有节奏的发问,就是追问。
  新课程标准不断地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与话语权,以往的教师主宰也在逐渐转变成为教师主导,围绕着教学任务教师会提前预设好一系列符合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反馈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再度提问,也就是我们在此所提及的追问。有效的追问可以让师生之间的对话变得更加富有实效性,使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一些无事可言、无物可写、无情可抒的问题,使学生的认知发展由浅显走向深刻。
  本研究主要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师的追问行为为切入口,对以往教师追问行为的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与深入反思。力图通过对教师追问行为的分析与归纳,找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追问这一环节里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结合语文课堂中的一些相关案例,运用真实可信的教学案例来帮助我们寻找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系统有效地研究,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追问作为提问的一个重要分枝,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