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图书馆图书捐赠入藏研究
【6h】

民国时期图书馆图书捐赠入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1 选题缘起及意义

2 研究概述

3 研究方法和思路

4 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4.1 重点难点

4.2 创新之处

第一章 民国时期图书捐赠入藏的背景原因

1.1 社会动荡

1.2 经济困顿

1.3 文化需求

1.4 思想意识进步

第二章 民国时期图书馆图书捐赠的主体

2.1 私人捐赠图书

2.2.1 藏书家

2.2.2 其他各界名人

2.2.3 普通民众

2.2 团体捐赠图书

2.2.1 出版机构捐赠

2.2.2 政府机构、学校捐赠

2.2.3 外国团体捐赠

第三章 民国时期图书捐赠入藏的倡议形式、制度与捐赠图书质量

3.1 宣传倡议形式

3.1.1 电函征求

3.1.2 募捐队形式征募

3.1.3 慈善表演、展览募捐

3.2 捐赠制度

3.1.1 奖励制度

3.1.2 其他制度

3.3 捐赠图书质量

第四章 民国时期馆藏图书捐赠活动的特点

4.1 时间分布特点

4.1.1 捐赠时间频次

4.1.2 图书馆设立对捐赠时间频次的印证

4.2 空间分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民国时期,图书捐赠入藏活动的进行和发展是在其特定的背景环境下进行的。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战争的频繁,使大量图书流失损坏;国内经济由来已久的基础薄弱;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没有保障,作为几乎毫无盈利可言的图书馆更缺乏资金来充实图书;民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极大的加深,渴望读书学习;越来越多的个人、团体的社会捐赠、慈善意识逐步提高,所收藏的图书应该发挥其应有价值和作用的藏书共享观念兴起。
  馆藏图书捐赠的主体基础广泛,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藏书家、其他各界名人和普通民众为代表的私人捐赠;二是以书局、报社、政府机构、学校、外国团体等为代表的团体捐赠,组成了这一时期图书捐赠的主体。
  就捐赠宣传利用形式与捐赠制度而言,民国时期图书馆图书捐赠主要通过电函征求,设立募捐队以及慈善表演、展览等主要形式来向各界进行募捐图书。部分图书馆对于捐赠者也制定有许多奖励制度,既是对捐赠者的肯定和鼓励,也强化了民众的捐赠图书热情,对图书馆藏书数量和种类扩充夯实了基础。另外,民国时期捐赠入藏的图书质量非常高,捐赠有大量古籍,其中不乏多有善本、珍本等名贵图书,甚为不易。
  整个民国时期图书馆图书捐赠的时空分布极具特色。时间分布上,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高潮和三个低谷。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的整体特点是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省市所设立图书馆较多,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各省最少的特点。
  总之,民国时期图书馆的图书捐赠活动,是对文化的普及,思想的传播,经典的传承的一种良性循环。对于当时社会、文化、教育以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当下社会,这种具有公益性和慈善性的行为更是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公民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导和影响。

著录项

  • 作者

    张亚楠;

  •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 学科 历史学、中国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苏全有;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259.296;
  •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图书馆; 捐赠制度; 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