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伏牛山两栖动物多样性及区系分类研究
【6h】

伏牛山两栖动物多样性及区系分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1两栖动物概述

1.1两栖动物的起源

1.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我国两栖动物的研究

2.1近代外国学者对我国两栖动物的研究

2.2中国学者对我国两栖动物的研究

3我国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

3.1我国两栖动物多样性组成

3.2我国两栖动物的区域分布

3.3我国的省特有两栖类物种

4河南省两栖动物的研究

4.1河南省两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4.2河南省两栖动物区系区划研究

5伏牛山两栖动物资源研究

5.1伏牛山两栖动物研究历史

5.2伏牛山两栖动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5.3历年伏牛山两栖动物资源调查统计

6伏牛山自然地理概况

6.1地理位置与范围

6.2地形地貌

6.3地质历史

6.4伏牛山水系

6.5伏牛山气候

6.6伏牛山土壤与植被

6.7动植物资源

第二章伏牛山两栖动物多样性与区系分类

1研究方法

1.1野外考察

1.2考察范围

1.3考察时间

1.4标本采集、固定和处理。

1.5标本鉴定、测量与分类

1.6饲养和观察

2结果与分析

2.1多样性分析

2.2伏牛山两栖动物的分布格局

第三章宁陕齿突蟾的生物学研究

1研究背景

2研究方法

2.1野外考察

2.2标本采集

2.3标本处理

3研究结果

3.1形态特征补充描述

3.2第2性征

3.3生态习性

3.4生殖剖检

3.5蝌蚪生物学特征

3.6蝌蚪发育

4讨论

4.1形态特征

4.2繁殖习性和蝌蚪发育

4.3地理分布

第四章保护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2007~2009年,对伏牛山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考察。结果显示,伏牛山共有两栖动物16种,包括引进种1种和省新纪录2种,其中宁陕齿突蟾是此次发现的新纪录,除去引进种外的15种两栖动物隶属2目7科13属。 本论文重点对伏牛山两栖动物多样性及宁陕齿突蟾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伏牛山两栖动物区系组成特点是具有典型的过渡性,东洋界物种成分占优势,广布种和古北界物种成分次之;两栖动物南坡物种略多于北坡,南北坡共有种为11种。新发现了秦巴拟小鲵和宁陕齿突蟾在伏牛山的多个分布地,二者在伏牛山基本都呈连续分布,但前者南北二坡均有分布,后者只分布于北坡。大鲵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文献记载种花背蟾蜍、中国雨蛙和沼水蛙在考察中未被发现。各两栖动物在垂直分布上有明显的替代性,秦巴拟小鲵和宁陕齿突蟾分布海拔位置最高(1256~2000m),生活在溪流源头或近源头处,数量非常稀少;太行隆肛蛙和中国林蛙是较高海拔(900~1500m)山地的优势种;黑斑侧褶蛙、北方狭口蛙和泽陆蛙是低海拔(164~900m)平原、丘陵和低山的优势种。 新纪录宁陕齿突蟾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吻端钝圆;瞳孔纵裂;两眼间至肩部有一近长方形深褐色斑;背部大疣粒断续相连形成四条纵行肤褶;雌雄蟾胸部均有两对密布角质刺的胸腺;雄蟾前臂粗壮,前臂内侧密布黑色角质刺;第1、2指和第3指内侧面着生黑色婚刺:雌蟾腹面两侧散布着有角质刺的白色疣粒。此外讨论了宁陕齿突蟾的地理分布。 最后对伏牛山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评估,讨论了伏牛山两栖动物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