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十五小豪杰》对《十五少年》的创造性改写
【6h】

《十五小豪杰》对《十五少年》的创造性改写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梁启超(1873-1929)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一生著作颇丰。清末民初时期,中华民族面临前途与命运的重大抉择,为了开启民智启蒙新知,梁启超通过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承担起改良思想、变革社会的责任。 《十五小豪杰》是1902年由梁启超与罗普(1876-1949)二人翻译并改写的小说。其原著是法国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于1888年出版的作品《两年假期》(Deux ans de vacances)。作品出版之后,几经转译:最早由英国人于翌年译成英文,后由日本学者森田思轩(1861-1897)于1896年根据英译本译成《十五少年》,而梁启超于1902年根据森田思轩的日译本转译成《十五小豪杰》。 该作品主要讲述的是新西兰一所学校十五个少年的冒险故事。他们计划利用暑假乘船旅游,但意外地被风浪吹到了太平洋的一个无人岛上,为了生存,他们几次勘探岛况并打猎驯兽,坚韧不拔地征服自然,勇敢顽强地与海盗殊死搏斗,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返航。 本文以梁启超《十五小豪杰》的文本为中心,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追溯了其与日本森田思轩《十五少年》的关系,探究了梁启超《十五小豪杰》在吸收借鉴《十五少年》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改写。 本文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追溯梁启超《十五小豪杰》与森田思轩《十五少年》的渊源关系。考察梁启超《十五小豪杰》从森田思轩《十五少年》转译而来的译介契机和译介过程。 其次,考察梁启超《十五小豪杰》在森田思轩《十五少年》基础上的创新。主要从体式、结构、语言、叙述者等文本形式方面,形象、情节、主题等文本内容方面,分析《十五小豪杰》与《十五少年》的不同之处,探究《十五小豪杰》在《十五少年》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文学等背景进行创造性的改写。 然后,详细分析梁启超《十五小豪杰》对森田思轩《十五少年》的改写原因。主要从社会背景、受众读者、译者意图和文化选择四方面归纳改写的深层原因。 最后,考察在吸收借鉴《十五少年》之后并有所创新的《十五小豪杰》对近代小说、社会思想以及东西方文学交流层面上的影响和意义。 本论文对梁启超《十五小豪杰》从日译本《十五少年》转译而来的过程进行追溯,比较分析中日译本的异同,并着重分析《十五小豪杰》对《十五少年》进行创造性改写的原因和意义,目的是管窥20世纪初中国以日本为中介,引进学习西方思想和文化,借助域外文学改造国民思想、塑造国民灵魂的近代中外文学交流盛况,进而梳理中国对日本、西方文化进行有目的取舍的历程。此外,本论文也期待能够充实和丰富《十五小豪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为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提供新的文学素材和文化参考。

著录项

  • 作者

    王琛;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 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葛继勇;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体育理论;教育学;
  • 关键词

    豪杰; 少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