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青年国际义工旅行中的跨文化传播——以泰国普吉岛登巴青年旅社义工旅行为例
【6h】

中国青年国际义工旅行中的跨文化传播——以泰国普吉岛登巴青年旅社义工旅行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登巴国际青年旅社概况

二 登巴国际青年旅社的义工招募

第二节 探索的目的及研究探索的意义

一 传播学层面探析

二 客观全面了解国际旅行义工群体

三 跨文化语境的深入思考

四 为相关研究作补充和创新

第三节 研究思路概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文献综述

一 关于义工旅行的研究

二 关于旅行中的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第二章 多层交际空间下的跨文化传播互动

第一节 多样化社会群体的跨文化传播互动

一 预设亲近式的积极纳入

二 开启多元文化世界

三 桥梁人群的角色功能

第二节 文化适应的遵循路径

一 压力-适应-成长

二 扩大未知区

第三节 普吉岛跨文化语境下的关系格局

一 国际旅行义工的社会关系网络

二 利益主导下的普吉岛差序格局

三 资源主导下的意见领袖

第三章 跨文化传播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给国家和种族贴标签

一 我们也是标签受害者

二 盲目分类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中主要障碍

一 宗教信仰

二 语言传播的重要性

三 返回本文化休克

第四章 义工旅行跨文化传播问题的应对措施

第一节 增强文化自觉

一 本族文化体系认知

二 文化观念体系的树立

第二节 积极的文化适应

一 语言表达的传播积累

二 宗教习俗掌握

第三节 多维度的传播策略

一 中国青年国际旅行义工的形象建构

二 全球背景下文化传播的输入与输出

三 跨越法律的灰色地带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5年作为中国的义工旅行元年,借助微媒体的兴起,EASIN国际义工旅行网通过官方微信平台的传播引起青年群体对于义工旅行(也叫“打工换宿”)的关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种中国新兴起的文化旅行方式与旅游业发展业态同步,随即走向国际并形成一个自发性的民间文化互动群体,对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传播旅游形象、消除文化隔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其中以旅游业较成熟的东南亚地区为典型。本研究通过对普吉岛登巴国际青年旅社中国际旅行义工群体的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用田野调查法深入到国际旅行义工的跨文化实践中,以观察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探索跨文化语境下国际义工旅行的文化内涵。
  研究根据异质文化背景下的“自我”与“他者”关系将普吉岛跨文化语境下的互动传播群体进行分类,并通过分析义工在与每个群体的互动传播行为分析出在遇到文化震颤时义工解决问题需遵循“压力—适应—成长”路径并形成不断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在研究普吉岛登巴为中心辐射周边的社会关系网络时发现,义工所处的普吉岛具备跨文化生态多样性,于是在义工群体内部呈现出以资源占有率多少主导的差序格局,而在整个普吉岛视域下则呈现出以与利益链“捆绑”的差序格局,并与国家阶序高度以及接近性的“文化图式”相近。义工所处的酒店内部成为异质文化族群传播互动的微观空间,在研究文化误读与文化不适时可以发现,在国际义工主要活动范围登巴以及邻居民宿Islanda空间内,首先语言符号和宗教信仰是对国际旅行义工跨文化传播造成障碍以及在差序格局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关键成因,其次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欠缺和归属国文化形象及地位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解决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在义工方面提高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观念体系;在传播策略方面需要借助多媒体网络平台并强调组织的过渡仪式;在国际层面提高文化产品输出质量以促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国际义工旅行组织化、合法化,创造更多渠道以保障青年群体的跨文化传播互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