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沿海景区洪水灾害风险形成机制与评估——以上海为例
【6h】

沿海景区洪水灾害风险形成机制与评估——以上海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洪水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由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所引起的洪水灾害风险,其对低海岸地区的旅游业和旅游活动有着渐趋突出的负面影响,笔者所要研究的正是此类洪水灾害。沿海景区一旦发生风暴潮洪水灾害,将会造成游客、居民伤亡以及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损毁等。上海作为一个典型的沿海都市型旅游城市,风暴潮洪水灾害是该地区的群害之首。因此,以上海为例,开展其沿海景区的洪水灾害形成机制与评估研究,将有助于上海沿海景区以及其他沿海城市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以上海为实证研究区,通过收集、分析已有的上海国家 A 级景区、风暴潮洪水灾害等资料,基于动态情景思想,综合运用MIKE21、ArcGIS以及Expert Choice等软件,按照“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灾害风险研究体系,以及风险矩阵表的应用,开展了灾害风险形成机制与两种情景下(2050年、2100年)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并针对评估结果,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风险的可视化表达,最后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研究成果涉及如下方面: 景区洪水灾害风险的形成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演变的,此外景区的自然灾害风险随时随地可见。基于景区洪水灾害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分析结果显示,2050年情景下,大部分沿海景区的风险等级中等偏下,而2100年情景下的大部分沿海景区风险等级中等偏上;不过,无论是以上哪种情景,上海沿海景区自然型景观的风险度都处于中等偏上,而人文型景观的风险度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这与两类景区的承灾体物理暴露量以及抗灾能力差异有很大关系。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以及采取风险降低措施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类型不同的景区以及风险等级不同的景区降低洪水灾害风险应采取的措施:沿海景区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要创新,实行阶梯性的分级管理;建立完善沿海景区洪水灾害的调查和监测预警体系;强化沿海景区洪水灾害保险以及风险转移措施的应用;加强与社区居民、旅行社等的洪水灾害风险沟通。为实现上海沿海景区以及其他沿海城市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