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庭代际信息反哺与老年群体的数字化变迁——来自103户大学生家庭的调查
【6h】

家庭代际信息反哺与老年群体的数字化变迁——来自103户大学生家庭的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中国社会目前面临老龄化和数字化两大趋势,这两者的相遇造成了老年群体数字化变迁的困境。在论证了老年群体数字化变迁过程中社会渠道、媒体渠道的不足后,研究将视角转向家庭内部,提出代际信息反哺这一促进老年群体数字化适应的方式,与“媒介信息”和“老年大学”形成互补。这一方式能够为老年人“再社会化”拓展渠道,促进新型代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论文整体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思路,首先提出研究问题:家庭代际信息反哺是什么,它具备哪些能促进老年群体数字化变迁的优势?接着结合定量定性研究方法,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反哺意愿和效果,进而影响老年群体的数字化适应。人口统计学因素、家庭结构、沟通模式、反哺所涉领域等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探讨对策,从亲代和子代两个角度,寻求加快老年群体数字化适应的具体做法。 全文共分五部分。 绪论部分,共分四节。第一节,基于相关数据,明确中国老年群体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适应困境,论证老年群体数字化变迁中政府渠道、媒介渠道的缺失,进而把研究目光聚焦家庭内部的代际信息反哺,交代了论文的研究缘起和意义。第二节,对相关研究加以综述,说明由代际反哺视角出发对老年群体数字化变迁的研究目前较少。第三节,交代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四节,基于本研究重难点,总结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是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共分为三节。第一节对数字难民、代际关系、信息反哺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理论挖掘,并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对具体概念加以界定和说明。第二节,从“纵向对比”角度出发,梳理代际关系特征由传统部族的传承有序,到工业社会的中心倾斜,再发展为数字时代的长幼失衡,并从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了这种变化产生的根源及影响。第三节,从“横向剖析”角度出发,以当下代际关系的困境为截面,首先指明亲代困境,对老年群体数字难民的现状进行描述,并分析社会、媒介、政府在这种现状中的作用缺位;其次体现子代优势,阐明子代的信息优势及其形成原因,以此构成代际反哺的基础;再次提出代际反哺方式,阐明其对亲代的作用和影响,说明该渠道的优势;最后强调代际共生,分析家庭代际反哺对亲子两代和代际关系的影响,指出反哺不是对亲代地位的质疑,而是对两代人的双向完善和共同发展。 第二章是研究设计,探究上文所提为老年群体数字化变迁提供渠道的代际信息反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共分为三节。第一节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亲子的数字化生存能力是否存在差异,反哺是否可能?哪些因素会影响(接受)反哺意愿与效果?信息反哺对代际关系是否存在影响进而影响老年亲代的数字化适应?第二节对问卷调查这一量化研究方法进行了设计,说明抽样方法、预调查和正式调查情况,并对关键指标的量化和数据测量方法进行说明。第三节对焦点小组访谈这一质化研究进行了设计,说明选取 6 户家庭作为样本的原因,及访谈情况。 第三章是影响因素分析,共分为三节。第一节是对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包含对亲子样本个体、样本家庭在调查中的情况梳理。第二节是基于问卷调查的定量分析,包括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和具体影响因素的分析。第三节是基于焦点小组的定性分析,包括样本画像与相关讨论。研究发现:第一,在数字化生存能力方面,亲子两代存在差异,且在“新事物认知”和“新观念接受”方面更为明显。第二,在(接受)反哺意愿方面,居住地对子代的反哺意愿影响显著,其余人口统计学因素则不对(接受)反哺意愿产生明显影响;家庭紧密度与(接受)反哺意愿呈现正相关。第三,在反哺效果方面,“新事物认知”和“新器物使用”方面的反哺效果优于“新观念接受”方面。第四,在反哺对代际关系的影响方面,两代人均认同反哺具有正向影响,这有利于帮助老年亲代树立积极观念,适应数字化时代。 第四章为策略探讨,分为两节,分别从亲代和子代角度,探讨如何利用家庭代际信息反哺加快老年群体的数字化进程。子代方面,首先,应抛弃对亲代年龄、学历、经济条件等固有成见,对各类亲代进行全面反哺;其次,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沟通氛围,讲究反哺的态度与技巧;再次,从器物反哺深入到思想反哺,帮助老年亲代全面适应数字化时代。亲代方面,首先,应树立主动学习意识,勿以年龄、学历为借口,放弃对数字化的适应和学习;其次,改变“以我为主”的观念,放下身份,注意方法,不以权威、家长身份和命令式口吻与子代沟通;再次,积极参与家庭数字化实践,不排斥、不抵触数字化设备的接触和使用,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点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