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少林与太极”文化内涵发掘与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塑造研究
【6h】

“少林与太极”文化内涵发掘与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塑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1历史背景

1.2选题依据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2研究与分析

2.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涵

2.1.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家文化

2.1.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佛家文化

2.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家和禅宗少林文化内涵

2.2.1太极拳承载传统文化内涵

2.2.2少林武术承载传统文化内涵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 少林武术和太极拳文化品牌形成来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

3.1.2 少林武术和太极拳文化品牌形成拳蕴含中原地域的特色

3.1.3少林武术和太极拳的文化品牌拥有着佛教和道教传统中国文化核心价值

3.1.4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品牌的塑造可以沿用少林武术和太极拳发展策略

3.2建议

3.2.1从少林与太极的文化内涵入手,以小博大,带动整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品牌的塑造

3.2.2 从社会、经济结构入手推动文化发展的命脉

3.2.3 中西文化比较,以少林与太极的文化内涵的民族特色推动河南非物质文化品牌走向世界

3.2.4合理运用事物发展的时势,抓住文化规律的节点来塑造文化品牌

3.2.5在文化内涵的理念之中,做到文化品牌发展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

3.2.6行政行为、经济行为和技术行为共同用力,以文化搭台,经济挂帅的方式塑造河南非物质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6年6月2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通过国务院批准,并正式公布。河南省的少林功夫、太极拳榜上有名。针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发现,河南省非物质传统体育文化的普及,需要借助少林拳和太极拳为载体才能更有效的传播。太极拳和少林拳的教学为今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提供了一种方法和传播的平台。以太极拳和少林武术为载体的武术技能的传播,对道家和佛教的传统体育文化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内涵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播途径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以少林拳和太极拳为首的武术项目代表着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少林拳和太极拳的学习和交流,少林拳和太极拳是传播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少林武术和太极拳的学习,以太极拳和少林武术为载体,掌握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下去。使用太极武术和少林文化为途径进行非物质遗产方式的传播是最为恰当的方式。在学习技艺的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通过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传播。太极拳和少林武术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品牌,利用借鉴少林武术和太极拳成功模式推动发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塑造。将河南的传统非物质文化核心价值宣传到全国乃至世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对于河南省运用少林武术和太极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塑造,同样包含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少林武术和太极拳的历史由来;第二,少林武术和太极拳蕴含中原地域的特色;第三,少林武术与太极拳的形成拥有着佛教和道教的传统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第四,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塑造可以沿用少林武术和太极拳的发展策略。
  根据以上结论,针对现阶段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状况和文化品牌的开展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从少林与太极的文化内涵入手,以小博大,带动整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品牌的塑造。
  第二,从社会、经济结构入手推动文化发展的命脉。
  第三,中西比较,以少林与太极的文化内涵的民族特色推动河南非物质文化品牌走向世界。
  第四,合理运用事物发展的时势,抓住文化规律的节点来塑造文化品牌。
  第五,在文化内涵的理念之中,做到文化品牌发展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
  第六,行政技术与经济行为共同用力,以文化搭台,经济挂帅的方式塑造河南非物质文化品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