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由《榆树下的欲望》剧本改写看中西戏剧的文化差异
【6h】

由《榆树下的欲望》剧本改写看中西戏剧的文化差异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Cont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Background of Xu Fen’s Adaption of Desire under the Elms

1.1 Reception of Eugene O’Neill’s Works in China

1.2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aption

1.3 Reception of Xu Fen’s Yu Hai Kuang Chao

Chapter Two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in Drama Adaption

2.1 Operating System of Cross-Cultural Adaption

2.2 Possibilities of Cross-Cultural Adaption

2.3 Importance of Cross-Cultural Adaption

Chapter Thre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Versions of Desire under the Elms

3.1 Differences in Script

3.2 Differences in Stage Performance

3.3 Differences in Stage Setting

3.4 Differences in Literary Tradition

Chapter Four Cultural Account for the Differences

4.1 Cultural Differenees from the Inside of the Drama

4.2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Drama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戏剧是经济文化的产物,是文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戏剧是人类文明的精髓,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西方古希腊戏剧到英美现实主义戏剧,人们可以追溯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当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戏剧作为了解各国文化的窗口,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注各国文化在戏剧中渗透与融合的“跨文化戏剧”理论肇始于西方,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国际戏剧界瞩目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国内戏剧家的积极引进和倡导,“跨文化戏剧”热潮开始出现在国内。现代跨文化戏剧写作的三种形态中,除过渡时期产物的改译早被历史淘汰外,改编和模仿仍是戏剧创作中常见的做法,有着较强的生命力。
  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工作者对尤金·奥尼尔的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四川戏曲剧作家徐棻将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改编为川剧并取名为《欲海狂潮》,于1989年5月在成都成功演出。徐棻的改编体现了中西文化对欲望透视、审美、道德价值等方面的差异,是一次成功而又大胆的改编尝试。她的改编丰富了中国戏剧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也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一场精神上的盛宴。
  论文主要通过文本细读比较徐棻改编的川剧《欲海狂潮》与奥尼尔原剧《榆树下的欲望》来看中西戏剧文化的差异。共包括六个部分:引言、四个章节和结论。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中西方戏剧的起源及演变。戏剧是人类文化交往的桥梁,是人类生活和历史的一面镜子。尤金·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和缔造者,他的戏剧一问世就对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该部分同时还介绍了奥尼尔及其剧作在中国的研究现状,以及徐棻改编的《欲海狂潮》。
  第一章主要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徐棻改编《欲海狂潮》的背景及改编后的版本在国内外的接受情况。由于中西观众在审美上的差异,以及中西意识形态的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到西方戏剧在中国的改编。在遵循戏剧改编基本规则的同时,也要考虑剧本的受众及剧本将要产生的影响。徐棻的改编即是在遵循跨文化改编原则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川剧的艺术魅力,利用川剧的表现形式作为载体,保留原作的精神,融入了中国元素,进行了中国化的再创造。
  第二章介绍了戏剧改编的操作机制、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改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戏剧改编作为一种再创作,不仅受接受国文化意识形态的制约,同时也受改编者影响。戏剧改编在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章主要通过戏剧的基本概念,对比《榆树下的欲望》和《欲海狂潮》两个戏剧版本在戏剧文本、舞台表演方式、舞台设置方面的差异,并追溯了中西戏剧的文化传统。西方戏剧中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采取对话和道白的方式,力图在舞台上再现生活的真实。而中国戏曲在表演方式上讲究演员在写意性的空灵舞台上,通过唱、念、做、打的程式化表演体系进行虚拟传神的表演,使观众通过演员的形体动作感知其对象的存在。中国戏曲强调演员用“内心体会”来创造角色的“像”,而不是“真”。
  第四章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改编体现的中西戏剧文化差异。由于中西戏剧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审美、欲望表达等方面必然存在文化差异。中国戏剧是整合的舞台艺术,有固定套路。中国戏剧起源于生活,而西方戏剧则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中国戏剧保留了大量的传统舞台技艺,而西方戏剧则处于革新之中。通过改编,读者可以看到,中西戏剧的文化碰撞。
  论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跨文化戏剧改编在全球化语境中发挥的作用。跨文化戏剧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不仅体现了起源国的文化,同时也对目标国的文化发挥着影响。不仅丰富了目标国的舞台文化,同时也促进了目标国的戏剧革新。这种积极的改编,也促进了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