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6h】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1、理论工具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五)创新点与不足

二、概念解析

(一)“中等收入陷阱”

1、“中等收入陷阱”:涵义及由来

2、“中等收入陷阱”:发展中国家的“魔咒”?

(二)“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创新

1、“收入分配制度”的一般安排

2、“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的客观必然性

三、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与收入分配制度的缺陷

(一)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1、中国跨入中等收入阶段的历史必然性

2、“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显现

(三)中国“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与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

1、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

2、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缺陷与“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四、“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制度效应的国际比较

(一)“中等收入陷阱”与分配制度的负效应

1、拉美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及发展历程

2、落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分配制度的负效应

(二)“中等收入陷阱”与分配制度的正效应

1、东亚“四小龙”的收入分配状况及发展历程

2、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分配制度的正效应

五、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一)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革的目标

1、缩小差距,改善分配失衡格局

2、合理分配,构建良好分配秩序

(二)中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

1、提高初次分配比重,增加居民收入

2、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三)中国分配制度变革的切入点

1、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改善初次分配状况

2、完善税收制度,加强个人所得税调节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世界银行于2006年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而自这一概念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关注就没有停止。中国在2001年由低收入跨入中等收入阶段,2010年又由下中等收入上升到上中等收入阶段。历史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是一个矛盾叠出、艰难前行的时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长期徘徊于低水平,甚至倒退不前,这即落入“陷阱”;但也有少数国家和地区成功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
  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很多,可以说,它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已有不少学者从政府政策、经济结构乃至制度视角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而本文着意抓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与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加以探讨。“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与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有相关性。其一,收入分配制度缺陷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而这一方面影响居民消费,使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因其收入不足而无法转变为现实需求;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过大会抑制投资的增长。居民实际消费不能大幅提高,企业生产的动力就会减弱,从而影响投资的增长。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二者的减弱都会造成经济增长乏力。其二,从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本身的缺陷来看,一、是中国个人所得税税负过重,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和对政府改革的支持力度;二、是企业所得税不合理也会加重中小企业负担,制约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三、是再分配机制不完善,比如政府的转移支付存在问题、公共产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不足、教育投入受到限制等,都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否是一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关键因素之一。国际范围内的经验也证明,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与他们分配制度的缺陷不无关系。分配制度的负效应影响了拉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相反,那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其效应。
  因此,中国要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必须重视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政府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改善分配格局、重构分配秩序;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是以初次分配制度的改革为主,辅以再分配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的切入点是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改善初次分配状况,并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的调节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