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原经济区东部区域次中心城市选择和发展研究
【6h】

中原经济区东部区域次中心城市选择和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对象

1.2.3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工具和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工具和方法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区域次中心城市理论分析

2.1 区域次中心城市相关概念

2.1.1 相关概念

2.1.2 相近概念的比较分析

2.2 区域次中心城市的作用

2.2.1 协调主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极化效果

2.2.2 巩固主中心城市地位

2.2.3 引领带动区域其他城市发展

2.3 区域次中心城市所需的条件

2.3.1 较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

2.3.2 较强的区位竞争力

2.4 区域次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

2.4.1 构建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原则

2.4.2 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

2.4.3 区位竞争力评价体系

3 区域次中心候选城市条件比较分析

3.1 分析方法简介

3.1.1 主成分分析法

3.1.2 SPSS软件简介

3.1.3 层次分析法

3.1.4 标准化计分评价法

3.2 经济综合竞争力比较分析

3.2.1 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3.2.2 用层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

3.2.3 用标准化计分评价法进行最后处理

3.3 区位竞争力比较分析

3.3.1 相对主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能力计算

3.3.2 区位竞争力评价体系数据处理

3.4 综合比较分析

3.4.1 计算各城市综合得分

3.4.2 研究成果分析

3.4.3 菏泽市简介

4 巩固提升菏泽次中心城市地位的对策建议

4.1 确立菏泽的次中心城市地位

4.1.1 明确自身定位

4.1.2 让决策层认可菏泽的次中心城市地位

4.1.3 让周边城市认可菏泽的次中心城市地位

4.2 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4.2.1 强化加快发展意识

4.2.2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4.2.3 统筹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4.2.4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4.3 倡导创建跨行政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载体

4.4 倡导建立跨行政区域经济合作的长效机制

4.4.1 建立跨行政区域地方政府间的信息沟通机制

4.4.2 建立跨行政区域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4.4.3 建立跨行政区域地方政府间的激励惩戒机制

4.4.4 建立跨行政区域地方政府间的监督约束机制

4.5 共同推动中原经济区一体化进程

4.5.1 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4.5.2 着力发挥区域公共政策功能

4.5.3 着力推动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1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根据区域发展辐射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不能“一枝独秀”,要大力发展一定数量的次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协调区域主中心城市极化效果、促进主中心城市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等重要作用。目前,在中原经济区范围内,已经有三个城市被定位为次中心城市,分别是洛阳、邯郸和南阳。但是,在中原经济区整个东部区域,包括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共12个城市中,目前还没有像洛阳、邯郸、南阳那样的在周边区域具有明显优势的城市。因此,本文将着重研究如何从中原经济区东部区域众多城市中筛选出一个综合最优的城市作为次中心城市,并对巩固提升该次中心城市地位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主要的思路和方法是:首先,确定了区域次中心城市应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较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二是较强的区位竞争力,并分别为两个条件建立了系统的评价体系。其次,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比较候选城市具备的条件。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指标的权重,运用标准化计分评价法计算出各城市的标准得分,再综合确定两个条件的权重,计算出各个城市的综合得分,从而确定排名第一的城市,即菏泽市,作为中原经济区东部区域次中心城市。最后,结合菏泽市的实际,提出了确立次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创建跨行政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载体和长效机制、共同推动中原经济区一体化等五点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