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及其早期宫颈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6h】

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及其早期宫颈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和目的: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宫颈癌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及近年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及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等宫颈癌筛查技术的发展应用,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死亡率也随之下降。但是年轻妇女宫颈癌(年龄≤35岁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却逐渐上升。临床特征也与年龄大于35岁者有所不同,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期别早,非鳞癌比例高,瘤体大,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老年妇女宫颈癌差,生存率低。预后影响因素方面,肿瘤细胞缺氧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S)、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脉管浸润、组织学亚型、肿瘤直接转移累及宫体、阴道、宫旁组织、HPV感染以及手术切缘累及等因素均有预后价值,且这些研究均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但年轻妇女宫颈癌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尚无一致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该课题主要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特征,并与年龄大于35岁者相比较;筛查早期宫颈癌的预后影响因素,以寻找改善宫颈癌预后的途径。
   方法:
   1.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2010年间收治的140例年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就诊的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
   2.对研究组中2002年-2005年间早期宫颈癌(Ⅰ—Ⅱa期)患者中49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进行生存率比较分析及预后因素分析。
   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率的分析采用x2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以a=0.05为检验水准。
   结果:
   1.年轻妇女宫颈癌2002-2010年构成比分别为6.67%、11.35%、11.54%、12.24%、12.30%、13.88%、14.84%、14.90%、23.07%、26.09%、29.03%,年轻妇女宫颈癌构成比逐年上升。
   2.研究组平均初次性生活年龄(21.87±2.315岁)小于同年龄段良性妇科疾病组(24.32±2.215岁),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研究组平均初次性生活年龄(21.87±2.315岁)小于对照组(22.39±2.26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研究组HPV感染率(92.90%)高于对照组(61.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研究组孕次与对照组分别为2.73±1.644次、4.15±2.239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平均产次:研究组1.30±0.676次小于2.50±2.45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研究组平均性伴侣个数1.10±0.302个,对照组1.12±0.323个,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5)。
   3.研究组的临床症状主要以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92例(61.3%),对照组也以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78例(55.7%)。研究组的大体类型以外生型为主96例(68.6%),其次为溃疡型40例(28.6%)对照组大体类型也以外生型为主104例(74.3%),其次为溃疡型32例(22.8%)。临床分期:研究组以Ⅰ b期为主59例(42.2%),对照组以Ⅱa期为主48例(34.3%)。病理类型:研究组以鳞癌为主比率为87.1%(122/140),腺癌比率为11.4%(16/140),腺鳞癌比率1.3%(2/140)。对照组鳞癌比率88.6%(124/140),腺癌比率8.6%(12/140),腺鳞癌比率2.9%(4/140)。两组主要病理类型均为鳞癌。腺癌比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盆腔淋巴转移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1.4%(30/140)、12.9%(18/1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脉管转移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4.396(20/140)、7.1%(10/1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
   4.治疗采用手术为主,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方式均主要为广泛子宫全切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年轻组注意保留卵巢功能、性生活质量。
   5.年轻组和中老年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8%和88.56%,两者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6)。
   6.宫颈癌预后多因素分析中,是否复发(P=0.001),放化疗过程中血红蛋白变化情况(P=0.001),淋巴管是否累及(P=0.000)、病理类型(P=0.015)、肿瘤分级(P=0.041)、分期(P=0.011)和浸润深度(P=0.005),P值均小于0.05,是影响早期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1.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出血;年轻妇女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脉管转移率高于中老年组。
   2.年轻妇女宫颈癌预后较中老年组差。
   3.复发、肿瘤分级、放化疗过程中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是影响早期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