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强度影响因素及其固化Pb2+的形态分析
【6h】

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强度影响因素及其固化Pb2+的形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代水泥的不足

1.2.1 重金属污染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地质聚合物的概念

1.2.2 地质聚合物的发展史

1.2.3 地质聚合物材料的性能

1.2.4 水化机理分析

1.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强度影响因素部分

1.4.2 固化铅的对比形态分析部分

2 原材料成分及分析方法

2.1 原材料

2.1.1 粉煤灰(fly ash)

2.1.2 矿渣(slag)

2.1.3 偏高岭土(metakaolin)

2.1.4 活化措施

2.2 原材料主要有成分测定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水泥性能指标的测定

2.3.2 衍射光谱(XRD)分析

2.3.3 其它

2.4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3 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强度的影响因素

3.1 前言

3.1.1 影响因素

3.1.2 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反应机理

3.2 实验的配比和及水平的选取

3.2.1 配合比实验的设计

3.2.2 不同模数水玻璃的配比

3.2.3 其它实验设计

3.2.4 聚合物胶砂制备方法

3.3 影响因素分析

3.3.1 水胶比对强度的影响

3.3.2 高温养护时间对强度的影响

3.3.3 静置时间对强度的影响

3.3.4 模数对强度的影响

3.3.5 NaOH含量对强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地质聚合物固化铅的形态分析

4.1 前言

4.1.1 重金属的来源

4.1.2 重金属的危害及治理目标

4.1.3 重金属废物的处理方法

4.2 固化/稳化重金属

4.2.1 评价指标和研究方法

4.2.2 地质聚合物固化Pb2+的研究现状

4.3 试验方案及过程

4.3.1 实验方案

4.3.2 固化体中Pb2+的百分含量的确定

4.3.3 固化体中Pb2+的形态分析

4.4 试验结果与讨论

4.4.1 固化体抗压强度

4.4.2 固化体的浸出毒性

4.4.3 固化体的形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环保、无机、碱激发胶凝材料。由于地质聚合物具有耐久性好、快硬早强、原料来源广泛、节能环保等优势,因而对地质聚合物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无机胶凝材料的理论而且研究结果对工程应用具有价值。本文研究了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强度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固化Pb2+的化学形态。
   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的强度影响因素方面主要研究了水胶比、胶砂比、养护制度、水玻璃模数、碱性激发剂中NaOH的百分含量,找出了最佳配合比及养护制度,并对水化产物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最佳配合比及养护制度为:水胶比为0.4,胶砂比为1:3,碱性激发剂中的NaOH含量为20~24%,水玻璃的模数为1.4时抗压强度最高达到48.4MPa;高温养护前,试块在室温条件下静置24h有利于强度的发展;高温养护的时间并非越长强度越高,65℃高湿养护最佳时间为48h,48h以后强度增长缓慢。
   根据固化体的抗压强度满足建筑材料使用和Pb2+浸出毒性浓度限值的要求,最终确定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和水泥固化Pb2+的质量分数为1.5%。试验结果表明:中性环境下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与水泥对Pb2+的固化能力相当,但Pb2+的存在形态不同;在加速试验条件下,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对Pb2+的捕集率超过水泥。试验环境由中性向酸性转化时,水泥固化体中Pb2+由V型向Ⅳ、Ⅲ型迁移,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中Pb2+由V型向Ⅱ型迁移。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与水泥固化Pb2+的固化机理与迁移规存在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