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典型黑土区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6h】

典型黑土区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1 农田防护林的建设

1.2.2 农田防护林的经营

1.2.3 农田防护林土壤物理性质

1.2.4 农田防护林土壤化学性质

1.2.5 农田防护林土壤理化性质综合评价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特征

2.4 土壤类型

2.5 资源特点

3 研究方法

3.1 样品采集

3.2 样品测定

3.3 数据处理

4 杨树农田防护林对带下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4.1 杨树农田防护林对带下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1.1 林龄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1.2 密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1.3 林龄对土壤饱和持水量的影响

4.1.4 密度对土壤饱和持水量的影响

4.1.5 林龄对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

4.1.6 密度对土壤田问持水量的影响

4.2.1 林龄对土壤孑L隙度的影响

4.2.2 密度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4.3.1 林龄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4.3.2 密度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4.4 不同林龄杨树农田防护林对带下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4.4.1 林龄对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影响

4.4.2 林龄对土壤团聚体破坏率的影响

4.4.3 林龄对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的影响

4.4.4 林龄对土壤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的影响

4.4.5 林龄对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影响

4.5.1 密度对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影响

4.5.2 密度对土壤团聚体破坏率的影响

4.5.3 密度对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的影响

4.5.4 密度对土壤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的影响

4.5.5 密度对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杨树农田防护林对带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5.1 林龄对土壤pH的影响

5.2 密度对土壤pH的影响

5.3 林龄对土壤全碳、全磷、全氮及其比值的影响

5.4 密度对土壤全碳、全磷、全氮及其比值的影响

5.5 林龄对土壤有效磷、水解氮的影响

5.6 密度对土壤有效磷、水解氮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6 杨树农田防护林带土壤理化性质综合评价

6.1 土壤理化性质综合评价指标选取

6.2 土壤理化性质综合评价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典型黑土区不同林龄、不同密度的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以弃耕地为对照,对不同林龄、不同密度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下土壤理化性质,对团聚体特征以及化学计量比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防护林带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1)弃耕地含水量高于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下土壤含水量,不同密度、不同林龄杨树农田防护林带增加了土壤水分消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下土壤含水量随月份的变化幅度大于弃耕地。弃耕地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显著高于各林带,随林龄或林带密度的增大土壤饱和持水量先降低后增加,随土层的增加土壤饱和含水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田间持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深度之间差异不显著。
  (2)弃耕地土壤容重低于杨树农田防护林带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弃耕地容重显著增加,各林带之间随着深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不同密度杨树农田防护林带土壤容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龄农田防护林带土壤容重在0~10cm、40~60cm随林龄的增大而降低,在0~20cm、20~40cm随林龄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
  (3)土壤非水稳性团聚体以>0.25mm的团聚体为主,占比85%以上,>0.25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在70%以上,随林带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湿筛后粒径较大的团聚体数量减少,粒径更小的团聚体数量增加。各样地表层土壤团聚体破坏度最低,弃耕地表层土壤团聚体破坏度高于各林带,随着土层的加深弃耕地的PAD随之增加,防护林带深层土壤的PAD低于弃耕地,杨树农田防护林带降低了深层土壤的团聚体破坏度。
  (4)干筛下各不同林龄、不同密度杨树农田防护林带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均显著(P<0.05)小于弃耕地,弃耕地非水稳性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最小。不同林龄、不同密度杨树农田防护林带土壤湿筛MWD、GMD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不同林龄之间差异显著(P<0.05),随林带密度的降低而降低,不同密度林带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最高,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团聚体MWD、GMD随之降低,不同深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在0~20cm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20~60cm随林龄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在0~10cm、10~20cm、40~60cm随密度的减小而减小,在20~40cm随密度的减小而增大。
  (5)随着土层的加深不同密度、不同林龄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下土壤全碳、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含量下降,不同深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聚现象明显。
  各林带土壤全碳含量均高于弃耕地,全碳含量随林带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林龄防护林土壤全碳在0~10、10~20cm随林龄的增大而降低,20~40、40~60cm全碳含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林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全氮随林龄的增大呈先降低后增加,随林带密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不同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全磷含量总体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林龄之间差异显著(P<0.05),0~10cm全磷含量随林带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0~60cm全磷含量随林带密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不同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碳氮比变化范围从6.7~11.95,多数低于我国平均水平(10.1~12.1),碳磷比变化范围从31.08~75.7,除表层外均低于我国平均水平(61.0),弃耕地碳磷比最低,碳磷比最高的是高密度(HD)林带,氮磷比变化范围从4.43~7.07,与我国平均水平(5.1)基本持平。
  水解氮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大整体呈降低趋势,0~10cm、40~60cm水解氮含量随林龄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在10~40cm水解氮含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有效磷含量随林龄的增大先降低后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0~10cm、40~60cm土壤有效磷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0~40cm随密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不同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
  (6)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显示KY得分为-0.385,LD得分为0.1675,MA、MD得分为-0.1025,HD得分为0.499,LA得分为-0.115,HA得分为-0.065,林带下土壤理化性质评价得分明显优于弃耕地(KY),不同林龄之间土壤理化性质综合评价由高到低为,HA(36a)>MA(31a)>LA(26a)>KY,不同密度防护林带之间为HD(1.5×1)>LD(3×1.5)>MD(2×1.5)>KY,截止到2016年栽植的杨树农田防护林带并不会对土壤理化性质造成明显负面影响,但是应选择合适的密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