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居民支付意愿的城市森林生态服务非政府供给方式研究
【6h】

基于居民支付意愿的城市森林生态服务非政府供给方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及生态服务方面的研究评述

1.2.2 公共服务市场化及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化问题研究评述

1.2.3 条件价值评估法应用研究及经济行为研究评述

1.2.4 城市生态环境及城市森林研究评述

1.2.5 居民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方面的研究评述

1.3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对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的研究评述

1.3.2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的应用研究评述

1.3.3 居民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

1.3.4 国外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化方面的研究评述

1.3.5 国外城市生态环境及公共品供给的研究评述

1.3.6 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研究评述

1.3.7 国外居民参与环境管理的研究评述

1.4 研究视角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1.6.1 研究主要内容

1.6.2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森林生态服务理论

2.1.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理论

2.1.2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

2.1.3 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内涵

2.1.4 支付意愿的评估过程

2.1.5 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化理论

2.1.6 森林生态服务理论在本研究中的作用

2.2 公共服务相关理论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市场化理论

2.2.3 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

2.2.4 公共品供给机制

2.2.5 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在本研究中的作用

2.3 经济社会学理论基础

2.3.1 有关社会资本的主要理论观点

2.3.2 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和参与行为的影响

2.3.3 经济社会学理论在本研究中的作用

2.4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4.1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2.4.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本研究中的作用

2.5 行为经济学理论

2.5.1 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

2.5.2 行为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2.5.3 行为经济学理论在本研究中的作用

2.6 本章小结

3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的现状及环境分析

3.1 我国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总体供给现状及问题分析

3.1.1 城市森林的定义和特点

3.1.2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内涵

3.1.3 我国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现状

3.1.4 居民参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的现状

3.1.5 我国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存在问题分析

3.2 黑龙江省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需求环境和供给基础分析

3.2.1 黑龙江省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需求环境分析

3.2.2 黑龙江省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供给基础分析

3.3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地方供给现状分析—以哈尔滨市为例

3.3.1 哈尔滨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及城市绿化情况

3.3.2 哈尔滨城市环境质量基本情况

3.3.3 哈尔滨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分析

3.4 影响我国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的环境因素分析

3.4.1 城市化进程与大气质量的关系

3.4.2 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森林建设的规定

3.4.3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价值计量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居民支付意愿的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方式的理论分析

4.1 居民支付意愿测量方法

4.1.1 描述性分析、关联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

4.1.2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4.2 居民产生城市森林生态服务需求的环境分析

4.2.1 物质生活环境分析

4.2.2 城市生态环境分析

4.2.3 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分析

4.3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方式的理论分析

4.3.1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三种供给方式的内涵

4.3.2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三种供给方式的运行机理

4.3.3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三种供给方式的相互关系

4.4 本章小结

5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市场化供给方式研究

5.1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化供给方式的构成

5.2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化供给的形成条件

5.2.1 在城市森林周边地区实行经济补偿的条件

5.2.2 小区绿化的市场化条件

5.2.3 屋顶花园的市场化条件

5.3 基于居民支付意愿的城市森林经济补偿实证研究

5.3.1 支付意愿调查方法与问卷设计

5.3.2 样本数据基本构成及数据的调整情况

5.3.3 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3.4 支付形式及出资大小的关联性分析

5.3.5 拒绝支付原因分析

5.3.6 居民出资概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5.3.7 城市森林周边地区居民支付意愿调查结论

5.4 小区绿化市场化供给方式的实证研究

5.4.1 调查结果分析

5.4.2 小区绿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

5.4.3 小区绿化和建屋顶花园的实证分析结论

5.5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市场化供给方式的运行机理

5.6 本章小结

6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自愿供给方式研究

6.1 基于关联分析的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自愿供给方式研究

6.1.1 调查研究方法及问卷设计

6.1.2 结果分析

6.1.3 基于关联分析的居民自愿供给调查结论

6.2 基于聚类分析的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自愿供给方式研究

6.2.1 牡丹江城市森林总体概况

6.2.2 调查研究方法与问卷设计

6.2.3 结果与分析

6.2.4 基于聚类分析的城市森林生态服务自愿供给方式的调查结论

6.3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自愿供给方式的运行机理

6.4 本章小结

7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非政府供给的居民参与行为模式分析

7.1 关于“经济人”及人类经济行为的认识

7.1.1 关于“经济人”的认识

7.1.2 对有关人类现实经济行为的认识

7.2 公众参与形式及公众认知对参与的影响

7.3 居民参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行为的调查比较分析

7.3.1 居民参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行为的对比分析

7.3.2 居民参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行为的对比分析结果

7.4 居民参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的行为动因分析

7.5 居民参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行为的概率分析

7.6 居民参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的行为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7.6.1 居民参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的行为类型及总体影响因素分析

7.6.2 影响居民参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的不利因素

7.7 居民参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的行为规律

7.8 本章小结

8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多元化供给的保障体系构建

8.1 政策保障体系的构建框架

8.1.1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政策保障体系概述

8.1.2 制定保障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政策的必要性及目标

8.2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多元化供给的保障政策

8.2.1 保障城市工程项目绿化和企事业单位绿化的政策

8.2.2 保障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化供给的政策

8.2.3 提供有关市场化供给的制度安排

8.2.4 促进居民自愿供给的保障政策

8.3 技术保障体系的构建

8.3.1 开发城市森林监管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8.3.2 城市森林监管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8.3.3 城市森林监管信息系统设计

8.3.4 有关城市森林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议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课题参与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也日益明显,而伴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愿望却日益强烈,生态需求已成为居民对环境建设提出的第一需求。虽然城市森林建设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加强城市绿化的有效途径,但是在政府财力有限、城市绿化面积紧张的情况下,亟需探索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多主体供给方式。因此,本文的研究涉及森林生态服务、公共服务市场化、经济社会学、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基础理论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来探索多主体供给方式的相互关系、作用范围和保障体系。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是指城市森林提供的净化大气、改善城市小气候、降温增湿、减少“热岛效应”、固碳、降低噪声等生态服务。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在政府供给一定的情况下,居民的积极参与将极大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非政府供给包括市场化供给和自愿供给等两种供给方式。市场化供给方式是指营利组织根据居民对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需求、以营利为目的、并以收费方式补偿其支出来提供生态服务的一种方式,具体包括市场化补偿和小区绿化市场化供给等两种形式。自愿供给是指公民个人、单位以捐赠或公益彩票等形式无偿和部分无偿地筹集资金,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的一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得以成功开展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居民的支付意愿。本文首次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简称CVM)在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开展居民参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pay,简称WTP)调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具有较高的支付意愿,只要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社区有效组织,这种补偿方式是可行的。
  我国大中城市的生态环境污染较重,而城市居民又具有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和较高的环保意识,为居民参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供给奠定了基础。本文以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的调查为例进行市场供给和自愿供给的关联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收入越高,从而越倾向于选择出资支付形式和较多的支付额,在制定有关居民参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政策时应考虑出资与出力两种支付形式,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支付意愿。在分析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和系统地认识“经济人”及人类经济行为的基础上,对在哈尔滨市进行的两次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从生态效用构成、人性观和博弈论等角度分析居民参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的行为动因,将参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的居民划分为三种类型,归纳影响居民参与的主要因素,根据参与的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出居民参与供给行为的选择概率,并分析居民拒绝参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实现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供给多元化的目标,提出保障城市工程项目绿化和企事业单位绿化的政策、有利于市场化供给和自愿供给实现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以及相应的技术保障体系。
  由于城市森林周边地区居民认为自己获得了更多更好的生态服务,所以具有更强的支付意愿,因此城市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可以首先从城市森林周边地区进行,然后再逐步扩大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市场供给的范围。自愿供给方式的实行不仅需要媒体的宣传教育和基层的有效组织,而且需要进一步完善居民的个人信用体系,将居民的社会参与信息纳入到个人信用体系中,这将对自愿供给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
  虽然目前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供给主体是政府,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居民对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支付意愿也随之增强,通过政府提供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多主体供给方面的制度安排,市场化供给和自愿供给的协同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快速推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