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锂离子电池TiNb2O7负极材料表面SEI膜形成与气体析出研究
【6h】

锂离子电池TiNb2O7负极材料表面SEI膜形成与气体析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锂离子电池的简述

1.2锂离子电池材料

1.3 TiNb2O7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4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仪器与实验研究方法

2.1实验药品和仪器设备

2.2电极制备与电池组装方法

2.3电解液配制方法

2.4分析测试手段

2.5电极电化学测试

第3章 固相法合成TiNb2O7的性能及电解液的影响

3.1引言

3.2 TiNb2O7材料的合成

3.3不同电解液对TiNb2O7材料性能的影响

3.4本章小结

第4章 TiNb2O7表面SEI膜的形成与演变

4.1引言

4.2 TiNb2O7材料表面SEI膜的生成

4.3无导电剂时TiNb2O7材料表面SEI膜的形成

4.4 TiNb2O7表面SEI膜的变化

4.5不同放电截止电压TiNb2O7材料的性能和形貌对比

4.6本章小结

第5章 LiFePO4/TiNb2O7全电池胀气及抑制方法的研究

5.1引言

5.2卷绕式软包装LiFePO4/TiNb2O7电池的制备与性能

5.3 LiFePO4/TiNb2O7全电池在常温和高温下的胀气行为

5.4 TiNb2O7全电池的胀气机理研究

5.5 VC添加剂对LiFePO4/TiNb2O7全电池胀气的抑制

5.6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锂离子电池在现代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低自放电、工作温度范围宽、长循环寿命的优点,也被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大规模能量存储系统(ESS)。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仍存在许多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TiNb2O7(TNO),其理论比容量为387.6mAh/g,并且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近年来被认为最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其具有高的锂离子嵌入电位(约为1.6V),在以前的文献报道中一直认为TNO材料不会生成SEI膜,这是其被认为合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这个结论是基于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电解液溶液只能在低于1.0V下被还原,然而在实验中我们发现TNO材料表面有SEI膜的生成。
  本论文中,我们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的TNO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异。采用自己配制的电解液替代商业电解液,TNO材料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比较几种不同的溶剂,发现溶剂为EC:DEC:DMC=1:1:1对应TNO材料的性能最好。并且首次发现TNO电极表面上有SEI膜生成,膜的主要成分有Li2CO3、LiF、ROLi和ROCO2Li,该发现进一步证明在1.0V以上可以生成SEI膜。我们工作提供了TNO表面与电解液存在反应的证据。通过考察Nb3d XPS峰的变化,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观察到SEI膜的形成与溶解,尽管其高的氧化还原电位,我们还是怀疑TNO材料在电解液中的稳定性。SEM、TEM、XPS、FT-IR用来分析SEI膜在TNO表面上的形成与溶解.根据XPS与FT-IR的分析,发现SEI膜在嵌锂过程中生成,在脱锂过程中发生溶解,SEM也有同样结论;然而,SEI膜在每次的循环过程中会发生累积。此外,我们组装了软包LiFePO4/TNO全电池来研究TNO负极胀气的行为,在充放电测试中观察到了气体的产生以及电池鼓包的现象,气体成分有H2、CO、CO2等,这些现象表明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界面反应导致了SEI膜的形成,并且伴随着气体的产生。使用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VC)是一种抑制锂离子电池胀气的有效方法,我们发现添加0.3mass%VC可以加速SEI膜在TNO表面的形成,从而防止电解液与电极界面之间的直接接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