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学院科学视域下工程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个案研究
【6h】

后学院科学视域下工程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及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2章 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历史演进

2.1 学院科学的形成及规范

2.2 后学院科学的产生及其特征

2.3 工程科学及其后学院科学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哈工大控制与仿真实验室的组织与知识生产

3.1 哈工大控制学科的历史与传统

3.2 哈工大控制与仿真研究中心的建立

3.3 哈工大控制与仿真中心的组织与知识演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及对工程教育的反思

4.1工程科学的知识生产方式

4.2 工程科学的规范重建

4.3 对中国工程教育的反思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代科学建制化以来,科学的疆域不断扩展,在技术上获得的成功使得科学从作为一种纯粹的认知活动变成了具有更强大的社会功能的事业,19世纪以来科学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科学家努力将科学解释为一种自足的、自身具有意义的事业。尽管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后学院科学”的知识生产方式已经出现,但是今天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仍沿袭默顿规范的惯例自我评估,即同行评议。人们“为论文而学术”,学术成果爆炸式增长;而另一方面,中国新一轮供给侧经济转型过程中,看似繁荣的科学学术很少能为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效的知识。因此关注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新趋势,重新审视不同类型科学的体制目标和科学知识生产方式,重建科学场域的规范不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研究首先对近代以来科学体制化进程进行了梳理,发现科学从作为增进人类福祉和歌颂上帝的手段,逐渐变成了自身有效的事业,学科化、高度自治成为学院科学的主要特征,默顿规范下科学场域自我运行。20世纪中叶以来国家对科学的干预、社会对科学的实用功能的期望以及科学本身对昂贵仪器设备需要都导致科学与社会的紧密结合,传统的科学知识生产方式需要向“后学院科学”转变。工程科学本质上更具有后学院科学的特征。其次,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的组织和知识生产过程的案例研究,揭示了一个成功的工程科学在研究目标、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上具有“后学院科学”意义的经验,进而阐释其作为工程科学的知识生产过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工程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发生于“超科学场域”;其目标是应用情景的问题解决;采取跨学科的组织方式以及综合多维度的质量控制标准。给出工程科学应当强调的规范:适度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多重含义的利益考量;知识合理标准的权宜性和协商性。进而对中国工程教育提供几点启示。

著录项

  • 作者

    明媚;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学科 科学技术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谢咏梅;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科学学;
  • 关键词

    工程科学; 知识生产; 后学院科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