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移动操作机器人及其共享控制的力反馈遥操作研究
【6h】

移动操作机器人及其共享控制的力反馈遥操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移动操作机器人及其共享控制的力反馈遥操作研究

RESEARCH ON MOBILE MANIPULATOR AND ITSFORCE FEEDBACK TELEOPERATION BASED ONSHARED CONTROL MODE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Contents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机器人遥操作控制方式综述

1.3 移动操作机器人研究综述

1.4 力反馈遥操作技术研究综述

1.5 移动操作机器人共享控制遥操作系统关键问题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移动操作机器人研制

2.1 引言

2.2 移动操作机器人设计

2.3 移动操作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2.4 移动操作机器人典型运动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操作机器人自主运动规划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冗余超声波信息的绝对定位研究

3.3 基于信赖域优化人工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自主路径规划

3.4 基于关节空间的操作臂轨迹规划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从端位置校正适应性波预测操作臂力反馈遥操作研究

4.1 引言

4.2 时延遥操作系统的波变量法

4.3 基于从端校正波预测器的操作臂遥操作研究

4.4 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三通道波预测移动车力反馈遥操作研究

5.1 引言

5.2 全方位移动车遥操作分析

5.3 基于三通道波预测的移动车力反馈遥操作研究

5.4 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共享控制的移动操作机器人遥操作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系统建立

6.3 基于共享控制的较大工作空间内工件搬运遥操作实验

6.4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移动操作机器人相比于固定操作机器人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和更强的操作灵活性,成为机器人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机器人借助传感器完全自主的完成指定的作业任务,特别是极限环境下的作业任务是智能机器人研究的最终目标。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机器人很难完全自主的完成所有作业任务。将机器人的局部自主与网络遥操作相结合,组成基于共享控制方式的遥操作系统,实现人机智能的结合能极大的提高机器人实现复杂、动态、极限作业任务的能力。基于共享控制方式的移动操作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移动操作机器人研制、提高移动操作机器人自主能力的方法研究和辅助操作者提高操作效率的方法研究。本文针对这几个方面,首先研制一台移动操作机器人,然后从提高机器人自主性方面研究该机器人的自主运动规划方法,最后从辅助操作者提高操作能力方面研究了移动车和操作臂的时延力反馈遥操作控制问题。
  针对共享控制遥操作应用背景,研制了一台轮式全方位移动操作机器人。该移动操作机器人具有冗余的网络通信结构,能够可靠的与控制网络通信。移动车采用三轮全驱结构,能够实现全方位运动,车体设计成圆桶型结构,适合于狭窄的运动空间。车轮模块采用差动驱动结构,结构简单,布线方便,车轮的转向不受角度范围的限制。操作臂设计成串联六自由度结构,末端三个关节的轴线交于一点具有解析逆解,方便控制。移动操作机器人上配置了红外测距、超声测距、超声定位、数字罗盘、编码器、摄像头、温度、六维力/力矩等多种传感器,为实现机器人的局部自主提供了硬件条件。该全方位移动操作机器人具有9个自由度,属于冗余机器人,针对冗余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信赖域算法的冗余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方法,并利用关节局部优化及解析方法将遗传信赖域算法的求解简化为两维目标函数的最优化问题,提高了优化算法的搜索速度。
  移动操作机器人自主运动规划是其自主性的重要内容,运动规划包括路径规划和轨迹规划。传统人工势场法用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容易出现局部极小点、目标不可达和规划路径抖动等问题,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信赖域算法优化的改进人工势场法的自主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建立改进的人工势场模型,然后在改进人工势场模型基础上将各种势场强度用代数和方式叠加,最后用信赖域算法搜索机器人在一个采样周期中移动范围内的势场强度之和最小的点,多个最小点构成全局优化路径。信赖域算法具有快速收敛特性,能够满足算法的实时性要求。对于操作臂的轨迹规划问题,为了保证控制的实时性,采用基于关节空间的轨迹规划方法实现操作臂的轨迹规划。
  操作臂体现移动操作机器人的操作能力,对其进行高效的遥操作控制能够提高移动操作机器人共享控制遥操作系统的操作性能。力反馈为操作者提供力觉临场感,能够大大提高操作者操作的效率。网络传输时延却影响了系统的作业性能,甚至引起系统的不稳定,必须对其进行时延控制。基于无源性理论的波变量法能够保证系统在任意时延下的稳定性,但是其透明性较差。本文针对具有多个自由度操作臂的力反馈遥操作控制问题,首先扩展了通用的多自由度遥操作系统的波变换公式。为了克服波变量方法透明性差的问题,将波预测方法用于变时延遥操作系统,并针对变时延和预测模型不精确等给遥操作系统主从端带来的稳态位置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从端校正控制方法。该方法与主端校正控制方法相比,不但能消除由于变时延和数据丢包引起的稳态位置误差,而且能够修正由于预测模型不精确引起的稳态位置误差。针对从端机器人模型不断变化的遥操作任务,提出使用适应性波预测器的方法来应对模型的变化,并设计了适应性波预测器的运行策略。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移动车体现了移动操作机器人的移动能力,对移动车的遥操作能够补充其自主运动的不足,并且移动车和操作臂的遥操作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移动操作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移动”和“操作”特性。首先研究了移动车力反馈遥操作控制的策略,并针对移动车的力反馈遥操作问题,提出了将波预测方法用于三通道遥操作控制结构,充分利用波变量方法、预测技术和三通道结构丰富的通道参数,在保证时延遥操作系统稳定的基础上提高其透明性。
  建立了基于网络的遥操作实验系统,实现了移动操作机器人在较大范围内搬运放置物体的实验,将运动学求逆解方法、自主运动规划方法、移动车和操作臂的力反馈遥操作控制方法应用于实验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实现移动操作机器人的共享控制遥操作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