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回料流和二次风射流对循环流化床流动与燃烧特性的影响
【6h】

回料流和二次风射流对循环流化床流动与燃烧特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回料流和二次风射流对循环流化床流动与燃 烧特性的影响

EFFECTS OF RETURNING GAS-SOLID FLOW AND SECONDARY AIR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DYNAMICS AND COMBUSTION OF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摘 要

Abstract

正文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装置及参数测量

2.1 实验装置

2.2 实验测量系统

2.3 回料风和二次风射流的示踪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循环流化床回料入口区域流动特性研究

3.1 循环流化床压力梯度分布与气体饱和夹带流率

3.2 循环流化床入口区域颗粒浓度与速度的不对称性分布

3.3 粗大颗粒的添加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3.4 回料风气体的扩散与分布

3.5 回料口高度对床内气固两相流场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次风射流对提升管气固两相流场的影响

4.1 墙式布置二次风的一些特性

4.2 角式布置二次风的一些特性

4.3 粗大颗粒的添加对空气分级循环流化床系统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循环流化床中心二次风的设计与研究

5.1 水平杆式中心二次风的设计与研究

5.2 竖直柱式中心二次风的设计与研究

5.3 中心二次风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应用探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的数值模拟

6.1 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6.2 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及其主要方程

6.3 计算域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6.4 无二次风情况下床内气固流动的数值模拟

6.5 墙式布置二次风床内气固流动的数值模拟

6.6 角式布置二次风床内气固流动的数值模拟

6.7 中心布置二次风床内气固流动的数值模拟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回料流和二次风射流对CFB锅炉气固混合及燃烧的影响

7.1 循环流化床锅炉介绍

7.2 燃烧优化实验用煤的特性

7.3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操作特性

7.4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优化实验

7.5 本章小结

结 论

研究工作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是一种适合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低成本清洁燃烧技术,在近年得到较快的发展。由于循环流化床内气固流动的复杂性,目前对于在回料流和二次风射流等因素作用下提升管内的气固流动特性还缺乏系统研究,而且现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圆形截面的流化床,对于矩形或方形截面流化床的流动特性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作者设计和建立了一套方形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系统,研究了回料气固两相流和二次风射流的流动特性及其对提升管整体和局部流动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更好地认识了不同形式二次风射流作用下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一台440t/h燃用低挥发份贫煤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的系统分析和相关燃烧优化实验,考察了回料流与二次风射流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气固混合及燃烧情况的影响。
  采用压力梯度测量,光纤探针技术对颗粒浓度及速度的测量,以及射流气体示踪实验等手段研究了方形循环流化床提升管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因素。结合回料流和主流流动形式来分析床层底部流动的不对称分布以及因此造成的对床层中上部区域气固流动的影响。研究了在实验物料中加入部分粗大颗粒改善底部一次风偏流的现象。研究了不同颗粒循环流率下,回料口高度的不同对系统压力梯度分布和局部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空气分级条件下回料口高置所产生的影响。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形式二次风射流,包括墙式、角式、中心水平杆式和中心竖直柱式布置二次风对床内气固流动的影响,以及射流在床内的扩散与分布。在进行空气分级之后,床层底部由于一次风速的降低以及二次风射流形成的布幕作用而形成较高浓度的密相区。不同形式的二次风射流附近存在不同的颗粒浓度分布,当射流距离布风板较近时还将影响到底部颗粒浓度的分布。实验发现,气体饱和夹带流率随二次风率的增加而降低,随二次风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当系统颗粒循环流率超过空气分级下系统饱和夹带流率时,系统压力梯度趋于呈S形分布,底部压力梯度将不再变化,密相区高度随颗粒循环流率的增加而提高,其底部压力梯度大小主要同底部流化风速有关。在添加粗砂颗粒的空气分级工况下,粗大颗粒在床层底部颗粒群中占有更高的比例,而在上部区域及出口颗粒群中则降低了。本文还利用分形分析的手段研究了二次风射流对提升管局部和整体流动的波动特性的影响。
  利用气体示踪技术,对回料风和二次风射流在床内的扩散与分布进行了测量,提出改进的提升管内水平墙式二次风射流穿透深度的计算模型,模型预测值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采用双流体模型对所研究的冷态方形循环流化床实验台部分工况的气固流动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同实验数据在趋势上吻合较好。这些工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射流对床内整体和局部气固流动的影响。
  在一台440t/h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回料流及二次风射流对床内气固混合和燃烧情况的影响的研究,研究了一二次风比例、二次风上中下三层之间分配、二次风前后墙之间分配,减小二次风管径提高二次风速度以及调整床温、床压和氧气浓度等方法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规律,为提高低挥发分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效率提供了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