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采用旋流燃烧器W火焰锅炉炉内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6h】

采用旋流燃烧器W火焰锅炉炉内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代理获取

目录

采用旋流燃烧器W 火焰锅炉炉内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DOWN-FIRED BOILER WITH SWIRL BURNER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W 型火焰锅炉介绍

1.2.1 W 型火焰燃烧技术工作原理

1.2.2 W 型火焰锅炉的优缺点

1.2.3 采用旋流燃烧器W 型火焰锅炉特点及投运情况

1.2.4 W 型火焰燃烧技术的研究历程

1.3 Fluent 软件介绍

1.3.1 Fluent 软件的基本模型

1.3.2 Fluent 软件的特点及应用情况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煤粉锅炉炉内燃烧及污染物生成模型

2.1 气相湍流模型

2.1.1 微观模拟

2.1.2 概率密度函数模拟

2.1.3 统观模拟

2.1.4 本文选用的模型

2.2 气固两相流动模型

2.2.1 单流体模型

2.2.2 小滑移模型

2.2.3 双流体模型

2.2.4 颗粒轨道模型

2.2.5 本文选用的模型

2.3 辐射换热模型

2.3.1 热流法

2.3.2 蒙特卡洛法

2.3.3 离散坐标法

2.3.4 本文选用的模型

2.4 煤粉燃烧模型

2.4.1 水分蒸发模型

2.4.2 挥发份热解模型

2.4.3 焦炭燃烧模型

2.4.4 本文所选用的模型

2.5 NO 生成模型

2.5.1 热力型NO 生成模型

2.5.2 燃料型NO 生成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设计参数下工业试验和模拟计算对比

3.1 研究对象

3.1.1 模拟对象

3.1.2 增强着火型EI-XCL 双调风旋流燃烧器的特点

3.2 单只旋流燃烧器数值模拟方法

3.3 EI-XCL 双调风旋流燃烧器模拟结果

3.3.1 计算域及网格的划分

3.3.2 模拟结果分析

3.4 工业试验及模拟计算对比

3.4.1 全炉膛计算域及网格的划分

3.4.2 模拟采用的模型及计算方法

3.4.3 隐式分离求解器的选取

3.4.4 耦合离散相与连续相流动

3.4.5 计算方法的选取-SIMPLE 算法

3.4.6 边界条件

3.4.7 工业试验介绍

3.4.8 工业试验测量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W 型火焰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4.1 数值模拟对象

4.2 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选取

4.2.1 数学模型

4.2.2 基本方程

4.3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4.3.1 网格划分

4.3.2 边界条件

4.4 数值模拟计算工况安排

4.5 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4.5.1 二次风和分级风风量比对炉内燃烧特性影响

4.5.2 内二次风叶片角度对炉内燃烧特性影响

4.5.3 外二次风叶片对炉内燃烧特性影响

4.5.4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结论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致谢

展开▼

摘要

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电力需求迅速增长,而且从我国动力用煤结构而言,燃用贫煤、无烟煤等劣质煤电站容量剧增。W型火焰锅炉采用了长火焰行程、分级配风、煤粉分段燃烧等技术手段,W型火焰燃烧技术非常适用于燃用无烟煤、贫煤等劣质煤的大型电站锅炉。从1984年引进该技术到现在,我国已投运的W型火焰电站锅炉有50多台,积累了不少关于W型火焰锅炉的运行经验,但国内对该锅炉的深入研究还不够,而对利用旋流燃烧器的W型火焰锅炉的研究则更少。
  针对某电厂300MWe燃用无烟煤W型火焰锅炉,利用流体力学模拟计算软件Fluent对锅炉炉内单相、气固两相三维流动,传热和气固两相湍流燃烧进行了全面的数值模拟,计算了在锅炉100%设计负荷下,变化二次风和分级风风量比、变化燃烧器内外二次风叶片角度时 W型火焰煤粉锅炉炉内流场分布、温度场分布及烟气成分浓度分布等,并进一步分析了污染物生成的规律,计算了NOx在W型火焰煤粉锅炉内的分布情况,结合热态满负荷工业试验数据,分析了该型锅炉炉内的燃烧特性。
  通过设计参数下工业试验结果和燃烧过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所选用模拟计算方法和模型的正确性。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二次风和分级风风量比增大,可调叶片角度越小时射流下冲深度大,煤粉在炉膛内行程长,停留时间长,有利于提高锅炉燃尽率。综合考虑燃尽效果、炉膛结渣风险、NOx排放、灰斗与喉口安全等因素,二次风和分级风风量比为6.5:1时炉膛内燃烧较好,内二次风叶片角度适当增大,外二次风叶片角度适当减小为宜。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可以很好地预测炉膛内的燃烧状况,和实验结果对照使结论更具说服力,对于该型锅炉的设计及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