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吉林省电视台制播分离的实践看电视节目制播的改革
【6h】

从吉林省电视台制播分离的实践看电视节目制播的改革

代理获取

目录

从吉林省电视台制播分离的实践看电视节目制播的改革

A RESEARCH ON TELEVISION INDUSTRY REFORM ACCORDING TO PRODUCTION AND BROADCASTING SEPARATIONPATTERN PRACTISE IN JILIN TV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吉林省台电视节目的制播分离

2.1 吉林省电视台制播分离背景及形式

2.1.1 吉林省电视台制播分离的背景

2.1.2 吉林省电视台制播分离的模式

2.2 专题栏目《回家》制播分离的实施

2.2.1 《回家》及其制播模式的探索

2.2.2 《回家》制播改革的启示

2.3 吉林省台其他节目制播模式现状

2.3.1 《跨越》制播形式及其现状

2.3.2 《跨越》实施制播分离的可行性分析

2.3.3 吉林省台其它节目制播模式现状

2.4 其他省级电视台制播分离案例借鉴

2.4.1 湖北卫视栏目运营模式分析

2.4.2 海南卫视与保利华亿的合作启示

2.5 省级电视台节目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制播分离对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的促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1 制播分离与中国同国际电视业接轨

3.2 制播分离与中国电视业的集团化

3.2.1 中国广电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3.2.2 集团化对我国广电业的影响

3.2.3 制播分离与集团化的相互促进

3.3 制播分离与电视节目市场化进程

3.3.1 电视节目市场化分析

3.3.2 制播分离对电视节目市场化的推动

3.4 制播分离与频道专业化发展

3.4.1 制播分离与电视频道的专业化

3.4.2 频道专业化促进制播分离的进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视制播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1 政策法规对制播模式改革的影响

4.1.1 政策法规与制播分离改革的进程

4.1.2 人事制度与制播分离改革的进程

4.2 实施制播分离所面对的问题及对策

4.2.1 民营企业与电视台地位不平等的问题

4.2.2 电视台内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4.2.3 节目制作社会化与评估规范化的问题

4.3 民营公司与制播分离改革的关系

4.3.1 光线模式对制播模式改革的影响

4.3.2 银汉模式对制播模式改革的影响

4.3.3 民营公司的发展与制播模式改革的进程

4.4 节目辛迪加对制播模式改革的借鉴

4.5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致 谢

展开▼

摘要

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是电视传媒产业的两个核心环节。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不同,各个国家对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管理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三种模式,即制播合一制、制播分离制,外加介乎于两者之间的相对制播分离制,我们也可以将其称呼为折中式制播分离制。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地区实行的是制播分离体制,早期的中国和韩国实行的是制播合一制;而在欧洲,以“公共服务”为核心价值理念的英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准制播分离制。中国现阶段的制播模式也类似英国的准制播分离制,或称为折中式制播分离制。
  本文以吉林省电视台实施制播模式改革栏目《回家》为基础,分析了吉林电视台已经实施了制播分离的栏目现状和尚未实施制播分离的栏目的现状,结合其它省级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的案例,证明了中国电视业尤其是省级电视台实行制播分离改革是必要的而且可行的。
  而后在对制播分离过程中典型的栏目、频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制播分离改革对我国电视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于中国来说,推行制播分离改革是适应广播电视产业国际化、产业化、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广播电视产业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同时,制播模式的改革也是出于中国广电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增强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但是,由于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的二重属性,即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这就使得中国式的制播模式改革需要兼顾二者,使行政力与市场力在“制播模式”的调整中能够形成一种平衡。这既是中国制播分离改革的出路,也是克服推行制播分离阻力的灵丹妙药。
  最后,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论述了在电视节目制播模式改革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通过对目前广电业制播改革遇到的困难的剖析,研究了产生这些阻力的原因,提出一些可行性见解。以期为中国电视制播模式改革和探索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参考,推动中国广电事业的进一步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