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分析
【6h】

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研究方法

1.3相关文献综述

1.4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制造业生产效率的研究方法

2.1企业生产效率的内涵

2.2生产效率的研究方法

2.2.1参数法

2.2.2非参数法

2.2.3两种方法的比较

2.3本章小结

第3章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3.1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3.2与主要制造业大国的比较

3.2.1劳动生产率比较低

3.2.2工业设计落后

3.2.3产业结构不合理

3.2.4生产经营规模较小

3.2.5技术创新能力较低

3.3采用的生产函数和概念界定

3.3.1采用的生产函数

3.3.2本文对投入产出的界定

3.4收入效率经验模型及实证分析过程

3.4.1样本数据的选取

3.4.2生产函数的确定

3.4.3实证分析过程

3.5实证分析结果与评价

3.5.1收入效率模型实证分析结果

3.5.2收入效率模型实证分析评价

3.6本章小结

第4章影响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因素及评估

4.1影响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因素

4.1.1产权因素

4.1.2市场竞争因素

4.1.3研发投入因素

4.1.4外商投资因素

4.2影响因素的AHP分析

4.2.1层次分析法说明及结构模型构建

4.2.2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层次排序

4.2.3分析结果

4.3本章小结

第5章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对策

5.1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5.2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几项对策

5.2.1加快发展作为制造业依托的第三产业

5.2.2政府支持和市场竞争相结合

5.2.3推进国企改革改组改造

5.2.4进行企业结构建设实现规模经济

5.2.5完善制造业信息化体系

5.2.6培养人才

5.2.7实施内外结合的融资与技术开发战略

5.2.8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5.2.9发展高新技术领域

5.3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任何一个大国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都将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作为国家战略来对待,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30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生产效率水平与世界主要大国相比还是存在一定距离。 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选取制造业中具有典型特征的代表企业,并通过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所选取的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效率排序得出私营企业生产效率较高等结论。通过对抽样的制造企业效率的排序,考察中国制造企业生产效率相互之间的差异,找到影响其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权重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对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的方法途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著录项

  • 作者

    肖田;

  •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学科 产业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于立;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426.4;F425.2;
  • 关键词

    制造行业; 产业经济; 生产管理; 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