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殖民背景下边缘人物形象之比较——试分析《父亲的微笑之光》与《野草在歌唱》
【6h】

后殖民背景下边缘人物形象之比较——试分析《父亲的微笑之光》与《野草在歌唱》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艾丽斯·沃克与多丽丝·莱辛生平与作品简介

(一)艾丽斯·沃克与《父亲的微笑之光》

(二)多丽丝·莱辛与《野草在歌唱》

二、文献综述

三、主题陈述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

一、后殖民主义理论

(一)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后殖民主义主要思想

二、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

(一)后殖民女性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后殖民女性主义主要思想

(三)后殖民主义及后殖民女性主义关键词:边缘化

第二章 后殖民主义霸权下的边缘人物形象之比较

一、白人中心主义下的边缘形象之比较

(一)白人化的黑人鲁滨逊

(二)丧失白人优越性的迪克

二、丧失话语权的有色人种边缘形象之比较

(一)争夺话语权的孟多族青年马努列多

(二)处于失声地位的黑人摩西

三、从边缘到中心——瓦解白色殖民统治

(一)白色殖民统治的内部瓦解

(二)有色人种寻求自身权利的外部冲突

第三章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域下的边缘人物形象之比较

一、父女关系中的边缘形象之比较

(一)《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女儿:父权专制下的黑人女孩

(二)《野草在歌唱》中的女儿:父权阴影下的白人女孩

二、夫妻关系中的边缘形象之比较

(一)《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妻子:父权社会中的被压迫者

(二)《野草在歌唱》中的妻子:父权社会中的受害者

三、寻找自我之路——挣脱父权制的藩篱

(一)女儿寻找自我之路

(二)妻子寻找自我之路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艾丽斯·沃克与多丽丝·莱辛均是当代世界文坛颇具影响的女性作家,她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多部内容丰富、主题深刻的优秀作品。本文选择艾丽斯·沃克的《父亲的微笑之光》与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进行平行比较研究,运用后殖民主义与后殖民女性主义探讨两部作品中的边缘人物形象。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绪论介绍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与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生平及本文所进行研究的两部小说的创作背景。梳理国内外对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与《野草在歌唱》的研究现状,并阐述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论文主旨。
  正文共包括三章内容。
  第一章整理本文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论述后殖民主义以及后殖民女性主义的产生背景与主要思想,并着重讨论后殖民主义与后殖民女性主义之下的“边缘化”主题。
  第二章主要研究后殖民主义霸权下的男性边缘人物形象。通过比较被白人中心主义异化的鲁滨逊与迪克以及丧失话语权的马努列多和摩西,来探讨处于边缘地位的男性所承受的西方中心主义及种族压迫。由于白色殖民统治的内部问题及有色人种的外部抗争导致白色殖民霸权不断瓦解,边缘人物也不断向中心迈进。
  第三章主要研究后殖民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女性边缘人物形象。女性不仅要承受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的压迫还要遭受来自父权专制思想、性别歧视的迫害。通过比较父女关系以及夫妻关系中的女性边缘形象的异同,可以发现女性边缘人物寻找自我的唯一途径就是挣脱父权制的藩篱,实现自我解放。
  结语《父亲的微笑之光》与《野草在歌唱》都批判了西方殖民霸权、白人中心主义及父权专制思想,两位作家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启迪人们将文化、种族、性别问题放入全球化大背景下加以重新思考,实现人类的和谐共存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