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用顺应论分析外交语言中的语用模糊——以2009-2012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为例
【6h】

用顺应论分析外交语言中的语用模糊——以2009-2012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顺应论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节 模糊语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外交辞令中的模糊现象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顺应论的理论概念

一、术语界定

二、语言的选择

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

四、四个分析角度

五、语用理论的结构

第二节 模糊语的理论概念

一、术语界定

二、模糊语的基本特征

三、模糊语在外交辞令中的运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交语言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第一节 模糊语的语用功能

一、提高灵活性

二、婉转

三、实现经济和简洁回答

四、隐瞒信息

五、礼貌表现

六、实现自我保护

七、创建和谐氛围

第二节 模糊语言在外交语言中的应用

一、词汇层面的模糊性

二、语义层面的模糊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顺应论视野下外交模糊语言的研究

第一节 外交语言顺应的实现

一、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二、对社会世界的适应

三、对交际规范礼貌的顺应

四、适应广受赞誉的社会价值

五、对物理世界的顾应

第二节 数据分析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主要用顺应论研究模糊语如何在外交语言中的应用。根据扎德(Zadeh)在1965年提的了模糊集合论(Fuzzy Sets Theory)中的理论分析指出,语言会受到思维的影响,而思维会受客观事物的存在的状态的影响。在客观事物本身界限不明,思维界定不明时,语言也必定会出现表述不准确的模糊语。然而,由于外交的交际目的地多样化,精确的语言不能完全适用于外交场合,所以越来越多的外交场合,尤其是例行记者会中,大量的运用模糊语做为外交语言。外交中对模糊语使用正是运用了其本身的语用特征,达成了外交目的。
  本文以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框架,以例行记者会的问答发言做为语料,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外交语言中的模糊语的使用。通过模糊语言在外交语言中的结构顺应形式,分析模糊语在顺应论三个语境条件(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下使用的合理性。最后从八种语用角度出发,对外交语言中的模糊现象所体现的功能进行探析和研究,为外交发言人能够恰当使用模糊语做出理论依据。希望的研究能为推动模糊语言学及语用学的发展做出一些努力。

著录项

  • 作者

    李姝彦;

  •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黑龙江大学;
  • 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崔玉范;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术语学;
  • 关键词

    外交语言; 模糊语; 顺应论; 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