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整合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6h】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整合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结构安排

1.4 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整合相关理论概述

2.1 防汛抗旱

2.1.1 防汛抗旱的内涵

2.1.2 防汛抗旱的特征

2.2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

2.2.1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内涵

2.2.2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特点

2.2.3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分类

2.2.4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

2.3 信息资源整合

2.3.1 整合的概念

2.3.2 信息资源整合的内涵及意义

2.3.3 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

2.3.4 信息资源整合的理论基础

第3章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整合分析

3.1 防汛抗旱信息化现状

3.1.1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

3.1.2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十三五规划

3.2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几个问题

3.2.1 信息资源整合标准滞后

3.2.2 现代科技应用不足

3.2.3 业务应用系统多而繁乱

3.3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及思路

3.3.1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3.3.2 建设思路

第4章 基于水利大数据中心的信息资源整合方案研究

4.1 信息资源整合的标准规章

4.1.1 标准和规章的基本框架

4.1.2 技术标准体系

4.2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整合涉及的关键技术

4.2.1 物联网技术

4.2.2 云计算技术

4.2.3 大数据技术

4.2.4 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关系

4.3 基于大数据中心的防汛抗旱信息整合方案

4.3.1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整合框架

4.3.2 水利大数据中心整合流程

4.3.3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整合方案的具体分析

第5章 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整合案例分析——以淮安市为例

5.1 淮安市防汛抗旱基本情况

5.1.1 江河流域概况

5.1.2 防汛抗旱概况

5.2 淮安市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5.2.1 信息采集存在短板

5.2.2 业务系统不全

5.2.3 信息利用率不高

5.3 淮安市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整合改进策略

5.3.1 健全信息采集系统

5.3.2 完善业务应用系统

5.3.3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工作

6.2 创新之处

6.3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水旱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在气象年景总体偏差的情况下,防汛抗旱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防汛抗旱工作的科学决策离不开准确有效的信息资源,而防汛抗旱部门存储着大量不同格式与不同载体的防汛抗旱资源,如水雨情、旱情、工情等实时信息和基础资料、历史数据等,而这些信息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数据库中,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影响政府机构和防汛抗旱部门工作的科学决策。所以本文在对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后,对信息资源整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运用相关整合技术,提出了基于水利大数据中心的信息资源整合方案,全面整合防汛抗旱信息,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资料分析法、归纳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是在分析防汛抗旱信息化现有成果和问题的基础上,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水利大数据中心的防汛抗旱整合系统框架,全面提高我国防汛抗旱决策支持能力和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