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6h】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孔子仁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孔子仁学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一、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深度变革

二、“周室微而礼乐坏”的社会现状

第二节 孔子仁学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

一、“学在官府”格局打破

二、鲁国对周文化的继承

三、孔子对固有文化的改造和利用

第二章 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

第一节 “仁”的内涵

一、“仁”字的来源和含义

二、孔子对“仁”的解释

第二节 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以修身为基础的孔子仁学思想

二、以爱人为核心的孔子仁学思想

第三节 仁与理想人格

一、“仁”与君子

二、“仁”与圣人

第四节 为仁之方

一、能近取譬

二、学思结合

三、克己复礼

第三章 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一节 “仁”与人生价值

一、生命态度

二、人生信仰

第二节 “仁”与道德建设

一、提高主体的道德修养

二、注重亲情伦理,建设伦理关系

第三节 “仁”与传统文化传承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其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古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在礼崩乐坏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为重新恢复社会秩序寻找治世良方。从历史的记载来看,以“仁”为主要核心的孔子思想,无疑是为当时人与人的相处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提出了最好的解决方法。
  本文欲从孔子仁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入手来探求孔子仁学理念的确立。在礼崩乐坏的格局之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章从对孔子时代的大背景进行研究来思考孔子仁学思想得以建立的原因,再通过对其思想内涵的解读来探讨灿烂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思想文化还是否能够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得以应用,进一步分析孔子仁学思想的历史合理性、价值合理性和现代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