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孟秋江战地通讯研究
【6h】

孟秋江战地通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报道内容的分类及倾向

第一节 报道内容的分布状况

一、几次战役与报道状况

二、报道类别和战争环节的分布

第二节 报道的倾向

一、揭示问题

二、报道小人物

三、反侵略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语言及表达方式

第一节 词、句的运用

一、词汇密度分析

二、句法使用分析

第二节 表达方式

一、描写的特征

二、议论的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叙事及其特征

第一节 叙事属性

一、新闻与叙事的理论渊源

二、战地通讯叙事属性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叙事时间

第三节 叙事节奏

一、叙事节奏与文本疏密

二、停顿与概括

三、省略与场景

第四节 叙事视角

一、局内人身份的内视角

二、个性化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孟秋江与抗战时期其他记者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孟秋江的党性特点:与范长江的比较

一、“两江”会

二、共同从事党的新闻事业

三、“两江”的不同

四、对“两江”的评价

第二节 孟秋江的文学素养:与萧乾的比较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二、文字表述的差异

本章小结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孟秋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战地记者,与范长江并称为“两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他作为《大公报》特派记者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抗日救亡的新闻活动,参加了南口、雁门关、平型关、潼关等战役及山西战场的采访报道,赴延安采访时,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孟秋江先后发表了《退守雁门关》、《大战平型关》、《全面游击战中的山西》、《烽火潼关》等战地名篇,以内容高度真实、语言生动细腻、感情饱满深刻而名播一时,蜚声新闻界。他组织和领导“国际新闻社”和“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工作,在新闻理论上颇有建树,对中国报纸的发展和新闻记者态度有其独特的、充满时代性的思考。孟秋江积极拥护党的主张,热情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新闻战线上为各界爱国人士做了大量工作。
  结合内容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本文系统分析了孟秋江战地通讯报道内容的分类及其报道倾向、语言及表达方式、叙事及其特征,以对其文章进行深刻解读。此外,本文将进一步探究孟秋江与抗战时期其他具有代表性记者的异同,从党派倾向、行文特点等角度出发,力求更加客观、更加立体地呈现出完整的孟秋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