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死屋手记》中的人性问题分析
【6h】

《死屋手记》中的人性问题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外文摘要

绪论

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死屋手记》中的艺术形象塑造与人性探索

第一节 《死屋》中丰富的人物形象

一、残暴与蛮横的恶者

二、“死屋”中的基督式人物

三、不平凡的俄罗斯人民

第二节 人物形象塑造与人性主题的表达

一、人性的丑恶——积重难返的罪孽

二、人性的扭曲——“刽子手”气质

三、人性的光辉——天性中的善良

第三节 拟人化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一、三只狗——监狱囚犯的缩影

二、鹰——自由信仰的捍卫者

三、山羊、鹅与枣红马——苦役犯们的伙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死屋手记》中的人性观

第一节 善与恶的二元对立

一、性本善与性本恶

二、善恶与环境

第二节 犯罪与赎罪的观念

一、犯罪与犯罪的原因

二、赎罪与惩罚

第三节 人性与自由的交织

一、肉体自由与精神自由

二、对自由的渴望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俄罗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善于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作家在《死屋手记》中也围绕“人性”这一永恒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思索。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分析,挖掘苦役营犯们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这部具有鲜明自传性特征的小说对于作家本人而言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经历了死刑判决、刑场赦免、四年苦役与流放岁月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观和文学创作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重返彼得堡后创立了“根基派”理论,这一切都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苦役营中对人性的探索密不可分,本文将围绕《死屋手记》这部作品中的人性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