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社会形态理论研究
【6h】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社会形态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外文摘要

绪论

一、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一个总体评价

第一章 《大纲》中社会形态理论双重视域的逻辑形成

第一节 《大纲》中社会形态理论双重视域的最初萌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社会形态理论的主观视域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社会形态理论的客观视域

第二节 《大纲》中社会形态理论双重视域的展开和初步融合——《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社会形态理论的客观视域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社会形态理论的主观视域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社会形态理论的主客观视域的融合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大纲》中的社会形态理论的双重视域

第一节 《大纲》中社会形态理论的主观视域

第二节 《大纲》中社会形态理论的客观视域

一、《大纲》的写作背景和问题意识

二、《各种形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形成

第三节 《大纲》中社会形态理论的主客观视域的融合

一、资本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二、资本创造出全面的生产、人的全面的生产能力和全面的需要

三、资本创造出了人发展自由个性的空间——自由时间

第三章 《大纲》中社会形态理论的主客观视域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社会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其社会形态理论以人的自身发展为关切点的理论主旨和内在逻辑,这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主观视角;同时,马克思又从所有制的角度,以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具体的社会形态为研究中心,对前资本主义的三种所有制形式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历史,论证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性和现实途径,这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客观视角,也是对上述三大社会形态理论逻辑的证明。二者是统一的,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统一的原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