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运脾清热化湿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临床观察
【6h】

运脾清热化湿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

2诊断标准

3排除标准

4剔除标准

5脱落标准

6治疗方法

7观察指标

8疗效判定标准

9安全性评价

10统计学分析

11结果

讨论

1现代医学对慢性功能性腹泻的认识

2祖国医学对慢性功能性腹泻的认识

3导师对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的认识

4.运脾化湿清热汤

5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功能性腹泻的中医研究现状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运脾化湿清热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1.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脾胃病科门诊求诊于导师甘爱萍主任医师的80例患者,西医确诊“慢性功能性腹泻”,中医确诊“脾虚湿热型泄泻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成治疗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各组病例性别、平均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分布都没有明显差别(P>0.05),提示组间相互比较有意义。
  2.中药治疗组予运脾化湿清热汤,每日一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水煎服用,治疗4周。组成含茯苓15g、炒白术15g、芡实15g、薏苡仁30g、秦皮10g、椿根白皮10g、马齿苋15g、木槿花10g、黄连5g、丹皮10g。
  西药对照组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1次2粒,1天3次,口服)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性、两组间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性、两组间证候疗效差异性。随访时间为4周,并进行复发例数统计,再次分析证候积分与治疗4周时对比以评价疗效稳定性。
  3.观察指标:
  (1)血液分析、尿液分析、粪常规+隐血试验、粪培养、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电图
  (2)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症状、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
  (3)随访4周两组临床症状复发例数、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
  (4)治疗4周及随访4周后药物安全问题
  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20.0分析,数据均值范围表示成( x±s),数据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计算P值:两个独立样本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用非参数检验;组内自身前后对比,符合正态分布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用非参数配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时P<0.05,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时P<0.01,无统
  计学意义时P>0.05。
  结果:
  (1)两组均无剔除病例。治疗组有1例脱落,对照组有2例脱落。
  (2)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13.36±5.24)天,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15.12±6.18)天,对比两组起效时间有差异。
  (3)两组治疗后检验及检查结果:各项指标复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4)对比治疗后两组病例临床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较高。两组病例症状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5)对比治疗后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积分及证候疗效:两组治疗后临床症候积分均有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
  (6)对比随访后两组病例临床症状疗效: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5例,前者复发率低于后者。
  (7)对比随访后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积分及证候疗效:两组间随访后中医证候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随访复发2例;对照组随访复发4例。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复发率比较具有差异(P<0.05)。
  (8)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运脾化湿清热汤和常规西药均能缓解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但运脾化湿清热汤起效时间短,在缓解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上优于常规西药,复发少,疗效稳定。运脾化湿清热汤在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上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