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6h】

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观察

2.4 统计学处理

3.治疗结果

3.1 临床疗效观察

3.2 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3.4 两组日常生活困难积分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选题依据

2.中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2.1 中医病名的描述

2.2 中医的病因与病机

2.3 治疗原则

3.现代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3.1 病因与发病机制

4.取穴依据的探讨

5.针刺手法的选择依据

5.1 青龙摆尾针法的命名

5.2 古今医家对青龙摆尾针法的认识

5.3 青龙摆尾针法对痛症的作用

5.4 青龙摆尾针法的选取

6.电针的治疗机制

6.1 电流刺激与镇痛

6.2 电针参数与镇痛

7.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8.进一步研究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希望通过观察研究传统针刺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一步发掘传统针刺治疗疾病的潜在优势,同时为传统针刺手法应用于临床其他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方法: 在2012.10~2013.5期间,总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患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青龙摆尾针刺组)和对照组(电针针刺组)各30例。两组取穴均以血海、梁丘、膝眼、犊鼻、阿是穴为主穴,阴陵泉、足三里、阳陵泉、膝阳关为配穴。治疗组运用传统针刺方法(青龙摆尾针刺法),并辩证补泻;对照组则运用现代针刺方法(电针针刺),选用4Hz的频率电流进行治疗。两组每次治疗的时间,均设为30分钟,治疗组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次,6次作为1疗程,每次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共完成4个疗程。在临床研究期间,我们对患者的症状及其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在治疗结束后,从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改善等方面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判。 结果: 1.临床疗效:青龙摆尾针刺组的显效率为86.67%,电针针刺组的显效率为80.00%。两个组间的显效差异性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总的有效率对比上,p小于0.05,两个组间差异性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通过对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的组间对比,青龙摆尾针刺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针刺组。 2.V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且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1),说明青龙摆尾针法缓解疼痛程度上更优越于电针针刺组。 3.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间患者的证候积分,是无差异性的(P>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表明青龙摆尾针法与电针针刺在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上是相当的;对两组组内治疗前后进行t检验,p值均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青龙摆尾针刺法与电针针刺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 4.日常生活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间患者日常生活的困难评分比较,发现两组间统计学无差异(p>0.05),由此说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困难评分是相当的;治疗后,两间患者日常生活的困难评分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无意义,由此来讲,两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的困难评分都有改善,且疗效相当;组内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 p值均小于0.01,表明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青龙摆尾针刺法与电针针刺法均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的困难程度。 结论: 1.由临床疗效来看,青龙摆尾针刺组的显效率为86.67%,电针针刺组的显效率80.%。通过对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的组间对比,青龙摆尾针刺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针刺组。 2.从症状改善来看,青龙摆尾针法缓解疼痛程度上更优越于电针针刺组;在症状改善上,两组治疗后的评价是相当的;在提高日常的生活水平上,两组均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日常生活的困难程度。 3.总体来讲,青龙摆尾针刺法在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上是确切的,可以显著的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的症状、提高日常的生活水平。因此,又结合传统手法的在临床疗效上的良效性和安全性,本疗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