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的湖北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6h】

基于GIS的湖北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 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研究区域概况

2.1自然地理

2.2水文气象

2.3河流水系

2.4地形地貌

2.5社会经济

2.6湖北省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2.7湖北省历史山洪灾害特点及成因

2.8 本章小结

3 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3.1技术路线

3.2数据选取

3.3研究方法及原理

3.4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3.5 本章小结

4 湖北省山洪灾害风险分析

4.1湖北省山洪灾害危险性分析

4.2湖北省山洪灾害易损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湖北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

5.1风险区划结果

5.2区划结果验证

5.3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6.1全文总结

6.2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山洪灾害区别于普通的滑坡以及城市内涝,作为一类让人细思极恐并单独开辟一门研究方向的自然灾害,不仅是由于其超出常态的降雨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的巨大困扰,更是因为其依托的特殊地理条件,发生时的瞬间强破坏性以及快速的大范围流动性和不可阻挡性,使人们对山洪源头的遏制、临界发生时间的预报以及灾后的重整治理感到头痛不已。
  我国虽地域辽阔,但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山地分布广,地形多样且复杂,各类灾害预防设施也并不发达。也就造成了从90年代以来,每年平均因山洪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0亿元,失踪死亡人数也在1000人以上,近十年来比例仍有所上升。山洪灾害已成为我国危害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是长江中上游流域已经成为山洪灾害频发区域,给人民群众和社会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湖北省恰恰位于长江中游,是南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地貌类型多样,身兼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多种地形。全省三面环山,中间低平,形成整体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使其成为了山洪肆虐的天然平台。因此研究湖北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是减轻山洪灾害损失,保障山丘区人民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对科学的应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微妙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湖北省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以乡镇作为研究区划单元,选取了以降水、地形、水系和植被为基础的危险性,以及以人口经济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为基础的易损性,构建了合理的风险分析指标体系。针对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系统中存在的多重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提出基于梯形模糊数和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梯形模糊层次分析法(TFN-AHP),对每个影响因子赋予权重,并与灰色聚类方法相结合对研究区域进行灰色综合评价,不同于以往对GIS的依赖,简单将风险值计算作为各指标在GIS中栅格上数值的叠加,而是将逻辑分类过程清晰化,仅将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存储、提取和可视化数据的工具。最后,按照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这五个风险等级,利用各等级隶属度值得到风险区划图,并结合历史灾害资料对其进行验证,表明区划结果与实际较为符合,可有效为各乡镇在防洪工作中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