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理性情绪疗法介入流动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实务研究——以某个案辅导为例
【6h】

理性情绪疗法介入流动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实务研究——以某个案辅导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文献综述

1.4核心概念界定

1.5研究思路

1.6研究方法

2 初步介入与服务设计

2.1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2.2心理诊断

2.3需求评估

2.4服务方案设计思路

3 认知矫正服务

3.1“片面理解攻击性行为”的矫正

3.2“模仿无碍”非理性认知的矫正

3.3“攻击有用”非理性认知的矫正

3.4家庭作业中的非理性认知的矫正

4 结案与评估

4.1结案

4.2服务评估

5 结论与反思

5.1研究结论

5.2研究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攻击性行为作为偏差行为的一部分,是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阻碍因素。结合流动儿童的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探索其攻击性行为成因,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方法开展矫正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表明,认知偏差、家庭功能缺失、朋辈群体不良影响、同辈群体的拒绝与排斥、生活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是造成流动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非理性认知是引起个体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本服务中,社工发现案主的非理性认知表现为:片面理解攻击性行为、模仿无碍、攻击有用,而且其攻击性行为及非理性认知的形成深受其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伴群体的影响。为矫正案主的攻击性行为,社工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对案主开展了矫正服务,并运用了与非理性认知辩论(质疑式提问、价值式提问、极端式提问、更新式提问、夸张式询问)、角色扮演等专业方法,帮助案主全面认识自身攻击性行为,并逐渐树立择善而从、攻击无益的新认知;此外,在开展认知矫正服务之余,社工对案主开展了相关训练,帮助案主抵制敌意性归因,提升案主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社工提供的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案主的相关非理性认知有所转变,攻击性行为也有所减少,这证明理性情绪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案主的攻击性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