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投资海外耕地的国别选择研究——以地缘关系为分析视角
【6h】

中国投资海外耕地的国别选择研究——以地缘关系为分析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海外耕地投资的界定

2.2 地缘理论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投资环境评价方法

3 世界耕地的地缘分布及海外耕地投资国别选择现状

3.1 耕地资源的全球战略地位

3.2 世界耕地的地缘分布

3.3 海外耕地投资国别选择现状

4 典型国家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模式的地缘分析

4.1 美国投资海外耕地的全网式国别选择模式

4.2 日本投资海外耕地的平台式国别选择模式

4.3 韩国投资海外耕地的“FTA”国别选择模式

4.4 典型国家国别选择的地缘经验借鉴

5 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战略构想

5.1 中国的地缘环境

5.2 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地缘优势

5.3 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地缘劣势

5.4 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目标与原则

5.5 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重点区域与目标国初筛

6 目标国耕地投资环境的比较分析

6.1 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6.2 目标国耕地投资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

6.3 目标国耕地投资环境的实证分析

7 目标国耕地资源国际供给潜力的比较分析

7.1 耕地资源需求量测算模型

7.2 目标国粮食需求的影响因素

7.3 目标国粮食供给的影响因素

7.4 目标国耕地资源需求量测算

7.5 目标国耕地资源国际供给潜力

8 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实施路径

8.1 构建中国投资海外耕地的“双圈—多点”地缘空间

8.2 着力打造内圈、外圈耕地投资的两个地缘战略平台

8.3 以战略备选国为坐标,加强对毗邻战略通道国的对外援助

9 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的创新之处

9.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从21世纪开始,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战略学界在地缘研究领域即有了“权力大竞逐”(power game)这样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全球化和区域化的纵深发展,国家利益的地理界限已大大突破,海外利益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产生的。将这个概念及各国拓展地缘空间的表现加以综合归纳,可以说,当今世界事实上正在进行一场“资源战”。强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策略都是围绕着“资源”这个核心展开。获取资源的“战争”不再直接表现为地理空间的军事占领,实力大国充分发挥资本的力量在全球和区域范围内谋求地缘优势地位;“资源”的类别也不再仅仅指石油、粮食和矿产,国际资本在2007-08年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爆发后正加速进入农业产业链的上游领域——耕地。国际范围内以土地为对象的资源竞逐情势图展现在世人面前。在这份情势图中能够看到的一幕是除美国、英国这种传统的农业对外投资大国外,海湾国家、印度等新兴投资国正在构建海外耕地投资的举国战略,推动国内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早已在国际土地市场游弋的日本和韩国正通过金融、财税、保险等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区域贸易协定的签订,不断完善他们投资海外耕地的战略蓝图。
  中国的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但也不得不面对人口众多,农业生产资源匮乏的制约因素。所以2007年,国家从长远发展需求出发,首次提出了农业“走出去”战略。海外耕地投资实际上是农业“走出去”各种方式的一种。不过鉴于中国对外投资起步晚、规模小,以及海外耕地投资自身的产业风险因素,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还只是处于“试水”阶段,无法与有着举国战略模式的日本、韩国相比。农业“走出去”只是一个大战略,它里面需要各种具体“走出去”方式的战略支持。因此面对耕地资源供给匮乏的问题和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业商人走出“国门”,有必要将海外耕地投资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研究。具体到跨国经营战略决策中,则是解决“为什么跨国经营”、“选择什么样的跨国经营进入模式”、“选择到哪里去跨国经营”三大决策核心问题。前两个问题主要涉及到跨国经营的动因和进入模式选择,这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均有较多探讨,而对于“选择到哪里去跨国经营”这一区位选择问题,相关研究多以不分项目类型的一般性分析为主,没有结合产业特征、产业投资国别选择的现状和本国国情。对于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而言,“选择到哪里去”这一问题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以地缘关系为分析视角,以国别选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海外耕地投资国别选择的现状、特征、问题和经验等,目的在于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海外耕地投资国别选择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适用于中国的目标国评价模型,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可供国家间综合比较的工具,减少投资风险,为服务于“走出去”战略提供相应的参考蓝图。本文研究包括:
  第一部分为绪论和理论基础部分,即本文的第1、2章。本部分通过对选题背景的介绍,明确本文写作时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说明了本选题研究既具有补充完善区位理论的意义,也具有指导中国投资的实践意义。此部分对文献梳理和理论归纳,旨在重点阐明 FDI区位理论无法支撑海外耕地投资的国别选择研究,以及地缘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对本选题研究的适用性。这里本文还通过对海外耕地投资的历史溯源和现实比较,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界定了现有国内外文献中都比较模糊的核心概念——海外耕地投资,为研究划定范围。
  第二部分为国际上海外耕地投资国别选择现状部分,即本文的第3、4章。此部分首先介绍了世界耕地的地缘分布、以及这种分布的地缘特征和影响;接着对国际非政府组织GRAIN发布的四百余个海外耕地投资案例进行整理、归纳,旨在得出当前国际上海外耕地投资国别选择的格局,以期全面、客观地反映全球范围内海外耕地投资的强劲态势和国别选择的地缘特征与问题。此部分的另一重点是选取了几个典型国家,分析这些国家的地缘环境特征、对外粮食战略,结合他们海外耕地投资的历史和现状,对它们国别选择模式进行分析,探寻不同国别选择模式形成的地缘原因,同时总结出这些国家在国别选择时的主要地缘经验。
  第三部分为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战略构建部分,即本文的第5章。通过对中国地缘环境特征,投资海外耕地的地缘优势、地缘劣势的分析,旨在研究当前国际格局中,中国投资海外耕地的国别选择目标、原则和拟投资的重点区域。这里本文结合海外耕地投资粮食生产的特点,以及全球农业生态区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引用了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Klaus Deininger的研究结果,在全球范围内初筛出37个国家作为中国投资海外耕地的目标国。
  第四部分为目标国综合评价部分,即本文的第6、7、8章。此部分,本研究既考虑到一般性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影响因素,也紧密联系海外耕地投资的特征:农业产业特性以及耕地作物需贩运回国或在第三国销售的贸易特性,选取了24个指标建立投资评价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7个目标国的投资环境进行测算排序。同时,本部分还对目标国未来耕地资源的国际供给潜力进行测评,以便从静态、动态两个层面反映目标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潜力。最后,综合考量投资环境和耕地禀赋因素,对这37个目标国进行了战略支点国、战略备选国、战略合作国和战略通道国的地缘属性分类。并结合37个目标国地缘属性分类和空间分布格局,构造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双圈—多点”地缘空间。在此基础提出中国需在东欧北亚和南美地区重点打造两个耕地投资的地缘战略平台,在非洲地区,需以战略备选国为坐标,加强对毗邻战略通道国对外援助的路径实施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