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体、家庭和社会因素对空巢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调查
【6h】

个体、家庭和社会因素对空巢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方法

1. 调查对象与样本来源

2.研究变量

3.质量控制措施

4.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分析

三、结果

1.个体因素的分布特征

2.家庭因素的分布特征

3.社会因素的分布特征

4.心理健康得分和心理障碍倾向的分布

5.个体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6.家庭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7.社会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8.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广义线性模型分析

四、讨论

1.关于空巢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

2.关于个体因素与心理健康

3.关于家庭因素与心理健康

4.关于社会因素与心理健康

五、结论

六、局限性和后续研究建议

6.1.本研究的局限性

6.2.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和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1:湖北省城乡居民家庭健康调查表-1

附件2:湖北省城乡居民家庭健康调查表-2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调查,从个体、家庭和社会因素的角度分析其对50岁及以上空巢与非空巢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期为改善空巢人群心理健康提供依据和建议。
  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湖北省武汉市、潜江市、孝感市抽取11个城市社区/街道和7个农村行政村,并通过挨家挨户的方式,对其中15岁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因变量采用的是GHQ-12量表,自变量包括6个个人层次因素、3个家庭层次因素和2个社会层次因素。统计分析运用SAS9.2软件。
  结果:在935名50岁及以上的调查对象中,空巢状态人群占49.84%。空巢状态和非空巢状态的人群中有心理障碍的分别占41.63%和40.72%,二者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意义(χ2=0.0791,P=0.7785);空巢人群中“不愿意和子女居住”的比例(56.74%)显著高于非空巢人群(21.94%);对全体调查对象而言,“空巢与否”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意义(β=0.16, P=0.39785)。无论是空巢人群还是非空巢人群,家庭功能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意义;两个社会因素指标,即“与邻居的关系”和“朋友个数”对空巢人群的心理健康均有显著性意义(正向作用)(β=-0.78,P=0.0032;β=-1.08, P=0.0004),但对非空巢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均没有显著性意义(β=-0.35, P=0.1673;β=-0.52,P=0.1024);教育水平对空巢和非空巢人群心理健康均有显著性意义(正向作用);此外,高血压患病对非空巢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负向作用)。
  结论:空巢人群与非空巢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与子女共同居住意愿之间的差异提示空巢可能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结果,而空巢人群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与其子女对他们在情感或经济上的忽视或遗弃有关。社会因素对空巢与非空巢人群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揭示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具有条件性,即在家庭结构发生空巢转变后更容易显现出来,这一发现值得后续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