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鼠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模型的建立及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小鼠膀胱炎的实验研究
【6h】

小鼠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模型的建立及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小鼠膀胱炎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及中文对照

前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昆明小鼠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模型的制作

材料和方法

一 材料

二 实验对象

三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观察透明质酸钠对小鼠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的治疗作用

材料及方法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二 实验对象

三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制作能产生细胞内细菌团(IBCs)的小鼠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模型,并运用检测指标,验证模型是否成功及是否有较好的稳定性。
  2、观察透明质酸钠对细菌性膀胱炎的组织损伤修复效果,研究治疗效果达最佳时的灌注次数。
  方法:
  1、雌性7-9周龄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只,两组小鼠经尿道膀胱内分别灌注50ul具有高致病性大肠杆菌ATCC35218悬浮液1-2*108cfu或50μlPBS液,于灌注后6h、24h、72h时,三个时间点均随机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小鼠膀胱组织,行组织匀浆后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菌落数;石蜡包埋膀胱组织后切片行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膀胱上皮细胞内菌落(IBCs)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透射电镜检查膀胱组织细胞内细菌菌落(IBCs);组织免疫荧光染色后观察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内细菌菌落(IBCs);尿液行细菌培养。
  2、雌性7-9周龄昆明小鼠30只,按上述方法再次建立24只小鼠细菌性膀胱炎模型,其余6只小鼠不作处理设为E组阴性对照。24只尿路感染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6只,A组灌注透明质酸钠(HA)1次(模型制作后第1天)、B组灌注透明质酸钠(HA)2次(模型制作后第1、4天),C组灌注透明质酸钠3次(模型制作后第1、4、7天)、D组不灌注透明质酸钠(HA)设为阳性对照。模型制作8天后全部小鼠同时膀胱组织取材行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膀胱组织损伤程度、WGC共轭荧光抗体及细胞核染料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膀胱组织损伤程度;膀胱组织匀浆炎性因子IL-5、KC测定。
  结果:
  1、细菌灌注6h后膀胱组织匀浆后细菌培养菌落数为1.6±0.45*104cfu/g,尿液培养菌落数为7.8±1.3*103cfu/ml;形态学检查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水肿、膀胱上皮少量剥脱,残存膀胱上皮细胞内可见细胞内细菌团块(IBCs)。对照组细菌培养未检出细菌,形态学检查未见膀胱组织病理变化;细菌灌注24h后膀胱组织匀浆培养细菌菌落数为6.4±0.51*107cfu/g,尿液培养菌落数为6.5±1.3*106cfu/ml形态学检查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水肿、膀胱上皮大量剥脱,上皮细胞内可见细胞内细菌团块(IBCs)。对照组细菌培养未检出细菌,形态学检查未见膀胱组织病理变化;细菌灌注72h后膀胱组织匀浆细菌培养菌落数为9±2.1*103cfu/g,尿液培养菌落数为10.9±2.5*103cfu/ml形态学检查可见炎性细胞减少、组织水肿减轻、上皮破坏区域稍变少,上皮细胞内可见细胞内细菌团块(IBCs)。对照组细菌培养未检出细菌,形态学检查未见膀胱组织病理变化。
  2、灌注透明质酸钠1次或2次或3次后小鼠膀胱组织较阳性对照组炎症反应均有下降,组织水肿,膀胱上皮破坏、脱落程度均较阳性对照组减轻。灌注2次者膀胱组织破坏程度明显低于灌注1次者,炎性因子IL-5、KC水平明显低于灌注1次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HA2次和3次小鼠膀胱组织未见明显损伤、炎性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炎性因子水平较阴性对照组高,阴性对照组炎性因子未见表达。
  结论:
  1、雌性7-9周龄昆明小鼠经尿道灌注高致病性大肠杆菌ATCC35218 50ul 1-2*108cfu可成功制作小鼠急性感染模型,且模型均能产生IBCs。
  2、透明质酸钠对细菌性膀胱炎有组织修复作用、也可降低膀胱组织炎症反应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