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半导体激光经瞳孔照射对豚鼠视网膜结构的影响
【6h】

半导体激光经瞳孔照射对豚鼠视网膜结构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前后豚鼠视网膜电生理学改变,以及激光照射后视网膜形态学改变,来推测视网膜对不同照射功率和次数的半导体激光的损伤反应,以期为进一步临床观察和试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弱视,提供一个功率强度参考范围。 方法:取豚鼠90 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2mW 处理组B,3mW 处理组C,4mw 处理组D,5mw 处理组E,每个处理组根据照射次数的不同又分为每天一次组j,每天两次组k,即Bj、Bk、Cj、Ck、Dj、Dk、Ej、Ek,加对照组共9组,每组10只。每组实验动物暗适应12h 后,扩瞳,麻醉,用自制固定架固定,进行处理前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测。根据各组功率及照射次数的分类标准的不同,用LL-300型半导体激光弱视治疗仪经瞳孔照射眼底视网膜,距离光源约33cm,每次3min,持续30天,每组动物均在相同光线条件下正常喂养。实验处理结束时,以同样方法再次进行处理后闪光视网膜电图,对比处理前后ERG 各波幅及潜伏时的变化。处死动物,迅速摘取实验处理眼的眼球,剥取赤道后视网膜组织,并按免疫组化检测及光电镜观察要求留取保存标本送检。 结果: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测显示试验前后各组间a 波振幅值变化有统计学差异F=3.91(P=0.01),其中3mW组与4mW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2),3mW组与5mW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5);b 波及N1-P1 波振幅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30和P=0.19)。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显示不同功率组间凋亡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25);Fas蛋白检测提示不同功率组间灰度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光镜下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楚,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电镜观察提示,3mW 照射组、4mW 照射组、5mW 照射组,随照射功率增大电镜下视网膜细胞变性逐渐增多。 结论:豚鼠视觉感受器细胞对于不同功率照射产生不同电生理反应,表现为实验前后3mW 照射组a-波幅值升高,4mW和5mW 照射组下降。视网膜其他部位并未产生明显的电生理变化。免疫组化及光、电镜观察提示,2mW 照射组对豚鼠视网膜损伤反应较小,3mW 照射组、4mW 照射组、5mW 照射组,随照射功率增大,其损伤反映在形态学方面的表现也越加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