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天门河橄榄蛏蚌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6h】

天门河橄榄蛏蚌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研究问题的由来

1.2文献综述

1.3 本研究的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橄榄蛏蚌样本的采集

2.2 橄榄蛏蚌的形态学观测

2.3 钩介幼虫的形态学测量

2.4 钩介幼虫扫描电镜材料的制备

2.5 橄榄蛏蚌年龄的鉴定

2.6 橄榄蛏蚌的性别鉴定

2.7 橄榄蛏蚌卵排放次数的确定

2.8 橄榄蛏蚌育儿囊的观察

2.9 橄榄蛏蚌性腺组织切片材料的制备

2.10 繁殖力的估算

2.11 橄榄蛏蚌的食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贝壳形态学特征

3.2橄榄蛏蚌种群结构

3.3 繁殖生物学

3.3食性

4 讨论

4.1 橄榄蛏蚌的生长类型

4.2 橄榄蛏蚌的繁殖特性

4.3食性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属双壳纲、蚌科、蛏蚌属,是我国特有的淡水蚌类。由于其分布范围较窄,目前对该蚌的研究较少,尤其缺少其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本文对湖北省天门市天门河橄榄蛏蚌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周年观测,并对其形态、食性等个体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橄榄蛏蚌的繁殖保护和资源增殖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天门河采集到橄榄蛏蚌性成熟个体462个,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测。橄榄蛏蚌的壳长(L)为77.8?176.4 mm,壳高(H)13.3?35.5 mm,壳宽(W)8.0?25.5 mm,壳长约为壳高的5.22倍。壳长与壳高、壳宽分别呈直线相关,相关方程分别为L=2.0466+4.3611H(r2=0.7544,P<0.001)和L=4.8863+4.7180W(r2=0.6018, P<0.001)。天门河橄榄蛏蚌种群的年龄分布在1+~4+龄之间,其中2+~3+龄的个体数量较多,占总样本数的84.4%。其体重(Wb)与壳长、壳高分别呈幂函数相关,相关方程分别为Wb=0.025523×L2.86256(R2=0.8052,P<0.001)和Wb=3.22815×H2.72642(R2=0.7154,P<0.001),生长属于等速生长型。
  2.橄榄蛏蚌的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橄榄蛏蚌为雌雄异体,以雌蚌的四片鳃为育儿囊,育儿囊类型属于外鳃类(Exobranchiae)中的四生型(Tetragenae)。雌雄蚌1+龄即可达到性成熟,性成熟最小雌体壳长为77.8 mm、体重8.41 g,雄体壳长87.8 mm、体重10.01 g。雌雄性比为1.023︰1,经卡方(χ2)检验符合1︰1的自然性比。周年内卵巢和精巢的发育时期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五个时期,雌、雄性腺的发育时期基本同步,一年只有一个生殖周期。同一个体的卵巢同步发育,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孵育类型为短期孵育型,繁殖季节为2~5月份,4~5月份为其繁殖高峰期。个体绝对怀卵量为0.297~4.079百万粒,平均1.715百万粒;个体相对怀卵量为0.230~1.126百万粒∕克性腺重,平均0.645百万粒∕克性腺重。个体绝对怀卵量与壳长、体重均呈幂函数相关关系。钩介幼虫为小型,侧面观半椭圆形,无壳钩,表面具凹窝,腹缘具小棘刺,腹缘中央棘刺较长,棘刺排列紧密,一直延伸至绞合部。钩介幼虫具幼虫足丝,其中外幼虫足丝为幼虫壳长的2~5倍。钩介幼虫具感觉毛4对,其中3对位于壳腹缘,呈三角形排列,另一对靠近绞合部,并与绞合部平行。
  3.胃含物观察结果显示,橄榄蛏蚌对食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食物的种类及数量会随水体中饵料生物量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滤食水体中的藻类(硅藻、绿藻、蓝藻及少量的裸藻、甲藻及金藻),同时还滤食少量原生动物、轮虫及有机碎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