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以湖北省植物新品种保护为例
【6h】

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以湖北省植物新品种保护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基金项目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现有研究取得的成果

1.2.4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缺陷

1.3 研究设计与分析进路

1.3.1 基本概念界定

1.3.1 基本概念界定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线

1.3.4 研究框架

1.3.5 创新点和难点

第二章 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基础理论

2.1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法学基础

2.1.1 财产权理论

2.1.2 植物新品种权理论

2.1.3 农民发展权理论

2.1.4 利益与利益机制理论

2.2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经济学基础

2.2.1 成本收益理论

2.2.2 经济激励理论

2.2.3 制度变迁理论

第三章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3.1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历史沿革

3.2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现状分析

3.3 湖北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实证分析

3.3.1 湖北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区位优势

3.3.2 湖北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工作进展

3.3.3 湖北省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现存问题分析

3.3.4 湖北省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现存问题的原因归结

3.4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面临的新形势

3.4.1 转基因植物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带来挑战

3.4.2 植物品种权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重要竞争工具

3.4.3 UPOV1991文本成员国不断增加给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带来压力

3.4.4 CBD理念成为植物新品种保护中强化农民权的重要理论支撑

第四章 国际公约、国外典型国家和地区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分析与启示

4.1 国际公约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规定

4.1.1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4.1.2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

4.2 典型国家和地区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模式的分析

4.2.1 美国的分类全面保护模式

4.2.2 欧洲的双重选择保护模式

4.2.3 日本的政府扶持保护模式

4.2.4 印度的农民权益保护模式

4.3 国际公约、国外典型国家和地区植物新品种保护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3.1 最大限度契合本国利益是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取向

4.3.2 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是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前提

4.3.3 多元主体利益平衡是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核心

4.3.4 农民权益保护是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重点

4.3.5 逐渐与国际接轨是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趋势

第五章 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5.1 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理念

5.1.1 实质公平理念

5.1.2 倾斜保护理念

5.1.3 可持续发展理念

5.1.4 谨慎利用、适度限制理念

5.2 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原则

5.2.1 鼓励创新与全面保护原则

5.2.2 利益平衡与利益协调原则

5.2.3 经济安全与公共秩序保留原则

5.2.4 合理谨慎与适度干预原则

5.3 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体系化完善

5.3.1 植物新品种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5.3.2 植物新品种保护多元主体制度

5.3.3 植物新品种研发鼓励促进制度

5.3.4 植物新品种有序化市场交易制度

5.3.5 植物新品种保护行政执法制度

5.3.6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对接制度

第六章 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制度运行机制

6.1 植物新品种保护多元化主体互动机制

6.2 植物新品种保护审慎发展与限制机制

6.3 植物新品种保护利益促生与共享机制

6.4 植物新品种保护顺畅化权利救济机制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湖北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2 湖北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3 《湖北省农业知识产权问题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4 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与学术活动

附录5 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研究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部分,对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保障本国农产品竞争优势以及国家经济战略安全,纷纷采用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来垄断农业技术优势并在全球寻求保护,使植物新品种权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植物新品种保护日益呈现出全球化扩张的迅猛趋势。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够,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不高,农业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本研究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社会背景下,充分考察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现实情况,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以法学学科为主,融合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视角,注重实证调研,探索出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又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在维护我国优势农业资源存量利益的基础上,把资源优势变为知识产权优势,拓展增量利益,着力实现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农民权益的同质同向发展。
   本研究以农民权益保护为创新视角,从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出发,重新构建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理论基础。包括财产权理论、农民发展权理论、利益和利益机制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经济激励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等等,丰富并充实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现有理论成果。
   其次,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准确定位现存问题、全面归结问题成因。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多元主体力量分散、行政执法体制不畅、侵权认定较为困难以及权利救济渠道不畅是造成现存问题的主要因为,也是我们破解问题的必然路径。
   再次,深入研究国际公约、典型国家和地区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提供有益借鉴。例如美国、欧洲、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植物新品保护制度发展较为成熟和稳定,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可以汲取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着力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
   最后,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法理念和法原则进行提升和突破,秉持实质公平理念、倾斜保护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性提出谨慎利用、适度限制理念。进而从基本法律规范制度、多元主体制度、激励促进制度、市场交易制度、行政执法制度和国际规范对接制度等方面系统完善植物新品种法律制度。建立健全配套运行机制,包括多元主体互动机制、审慎发展与限制机制、利益促生与共享机制以及顺畅化权利救济机制。使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育种创新、加速新品种成果转化的助推器,发挥我国农业资源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