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洋河水库水环境的水生植物修复研究
【6h】

洋河水库水环境的水生植物修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华中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

摘要

缩略语

1前言

2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洋河水库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设计

3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洋河水库富营养化水体试验结果分析

4结论

5试验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洋河水库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是秦皇岛市及北戴河地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作为“引青济秦”工程的调蓄水库,洋河水库还担负着将桃林口水库的水送往秦皇岛的重任,每年输送水量达0.6亿m<'3>。近年来,洋河水库水质不断恶化,藻类大面积爆发,透明度下降,水体浑浊、腥臭,富营养化问题严重。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引青济秦”工程的供水质量,给城市用水和周边地区的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给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障碍。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采用植物修复方法治理洋河水库,改善水质状况。本课题围绕各种水生植物对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对水库底泥中营养盐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及水生植物复合系统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展开了研究。由于生物试验的周期较长,本试验的结论仅是阶段性的成果。研究结论可概括如下: 1、静态试验中,围隔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所选的水生植物能有效地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降解和去除水体中的N、P等营养盐类和有机污染物。从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净化效果看,试验中所选取的沉水植物的综合净化能力最强,浮水植物次之,挺水植物的净化作用相对较差。试验现场可以看到,不论种植何种水生植物,试验围隔水体中藻类的数量都明显少于对照围隔。说明通过种植水生植物能够对藻类的生物量产生一定的控制作用。 2、动态试验中,通过组建水生植物复合系统研究了多种水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对水质的协同净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富营养化水体流经水生植物复合系统后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试验现场可观察到,水生植物发达的茎、叶表面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藻类和颗粒性污染物,从而对整个水体起到过滤作用,这也是水质得到改善的一个原因。 3、底泥中总磷含量监测结果表明:在对照围隔底泥中总磷含量持续升高的情况下,植物围隔的总磷含量保持在很小的变化幅度内,且始终低于对照围隔。这说明种植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地控制底泥中总磷含量,这其中包括水生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吸收的综合作用。 4、底泥中总氮含量监测结果表明:在试验过程中,对照围隔底泥中总氮含量升高,试验结束时显著高于各植物围隔及其本身的初始总氮含量。此时,虽然各植物围隔底泥中总氮变化较大,但其含量低于对照,且都存在一定的下降趋势。这说明种植水生植物能够有效控制底泥中总氮含量,可能原因为种植水生植物可提高底泥以及上覆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有助于氮的降解和转化;同时,水生植物及根系周围微生物的生长也消耗了部分氮。 5、整个过程中水生植物生长繁盛,长势美观,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此外,部分水生植物还可以收割作为饲料或其他用途。因此,在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同时,还存在潜在的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 最后,结合本试验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试验初始阶段围隔中水生植物的放养量问题、试验阶段水生植物的管理问题和试验结束期水生植物的收获问题等三个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