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群际接触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研究
【6h】

群际接触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群际接触理论分析框架

(一)西方群际接触理论

2.间接的群际接触

(二)群际接触理论的核心假设及效用

2.直接与间接方式相结合,可提升理论效力

(三)群际接触理论的作用机制

2.依靠中介变量的作用减少偏见

(四)人文交流的理论分析框架

1.形式上:直接交流与间接交流

2.作用上:需满足一定的先决条件或具备相应的中介变量

二、当前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现状

(一)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

(二)教育文化交流活动

(三)旅游合作与地方交流

(四)科学技术交流

(五)传播媒体交流与合作

(六)文娱与体育交流

三、中印尼人文交流成效评估

(一)中印尼人文交流的主要成效

(二)中印尼人文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人文交流的不充分、不深入导致舆论环境较差

2.缺乏对人文交流自身规律的认识,开展过程中易产生误解

3.人文交流不平等、不对称,单向交流而非双向的良性互动

4.信任不足,使得双方在交流过程中的相互理解不够

四、有效推进未来中印尼人文交流的策略建议

(一)重视功能联系,协同两国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发展

(二)推动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广泛的跨群体友谊

(三)调适接触策略,加强两国人文交流的双向互动

(四)增加认同感,发挥独特社会群体的重要作用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