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督教信仰对心理控制源与乐观主义关系的调节作用
【6h】

基督教信仰对心理控制源与乐观主义关系的调节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2.3 研究目的

2.文献综述

2.1 乐观主义

2.1.1 乐观主义概念

2.1.2 乐观主义的测量

2.1.3 乐观主义的影响因素

2.2 心理控制源及其影响

2.2.1 心理控制源的概念与测量

2.2.2 心理控制源的影响

2.3 基督教信仰

2.3.1 基督教信仰的界定

2.3.2 基督教信仰的特点

2.3.3 基督教信仰的测量

2.4 基督教信仰,心理控制源与乐观主义的相关研究

2.4.2 基督教信仰与心理控制源

2.4.3 基督教信仰与乐观主义

2.5 既往研究总结和问题提出

2.5.1 文献总结

2.5.2 问题提出和假设

3.基督教信仰在心理控制源与乐观主义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程序

3.4 研究结果

3.4.1 基督教信仰、心理控制源和乐观主义各变量的描述性及相关分析

3.4.2 基督教信仰的调节作用

3.5 讨论

3.5.1 心理控制源与乐观主义之间关系的总结与讨论

3.5.2 蒙古古基督教信仰者的基督教信仰在心理控制源与乐观主义之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分析

4.总讨论

4.1 心理控制源对乐观主义的影响

4.2 基督教信仰的调节作用

4.3 本研究的价值与启示

4.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乐观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基督教信仰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当今蒙古国处在剧烈社会转型期,基督教信仰者成为一个新兴群体,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宗教信仰与乐观的关系是国外研究热点,研究发现了二者之间的积极相关。虽然我国具有独特的教育背景和宗教文化传统,基督教在蒙古国属于外来的。基督徒人数在蒙古有了较快发展,今年来,基督教信仰者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在心理学界,基督教信仰对乐观主义的影响也开始受到国外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因此以蒙古基督教徒人这一特殊被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他们的心理控制源与乐观主义的关系,以及基督教信仰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及其机制。也探讨了乐观主义与心理控制源、基督教信仰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丰富了乐观主义研究的理论成果,也充实了蒙古国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研究也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目的:探讨基督教信仰对心理控制源与乐观主义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215名蒙古基督教信仰者完成一份包含宗教性特征的测量、生活定向自陈量表修订版调查问卷、内在——外在性心理控制源量表问卷。研究结果:(1)心理控制源和个人乐观主义呈显著负相关,具体来说,内控者比外控者更乐观。(2)基督教信仰能够调节心理控制源与乐观主义的关系。当基督教信仰低时,外控者的乐观主义显著低于内控者。而当基督教信仰高时,两者之间的乐观主义差异不显著。
  研究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基督教信仰能够显著调节心理控制源与乐观主义的关系。扩充了以往有关基督教信仰对乐观主义影响的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为如何提升乐观主义提供了新思路,即通过基督教信仰可以有效提升外控者的乐观主义。相关部门可以进行正确的乐观主义教育、促进心理健康的实现,进而改善悲观主义状况。最后,从研究方法和设计角度反思了本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设想,并对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