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致力于拔高僧伽地位”:近代中国知识转型下的佛教振兴运动
【6h】

“致力于拔高僧伽地位”:近代中国知识转型下的佛教振兴运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前史

(一)近代中国佛教史研究概览与分析

(二)一九二○年代佛教新运动的相关研究

三、本文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思路

四、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佛法不在缁衣”:晚清佛学复兴话语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清代学术概论》与晚清佛学的思想史意义

一、“龚、魏为‘今文学家’所推奖,故‘今文学家’多兼治佛学”

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文会”

第二节 《自述学术次第》与晚清士人的学佛历程

一、“平子劝读佛书”与“渐近玄门”

二、“规夫有志之士而遁匿于佛者”

第二章 在哲学与宗教之间:晚清“佛教”概念的转义

第一节 “佛之教”与“佛寺”——蔡元培的“佛教护国论”

一、“东学”与蔡元培的知识转型

二、“佛教者,因理学、哲学以为宗教者”

第二节 “鬼神”与“神智”——章太炎宗教二分法下的佛教

一、“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

二、“宗义神之智力”与“喌法鬼神之容式”

第三章 “信仰皈依三宝”:佛教新运动的致思取向

一、“佛像是人做成的,并不是真佛”

二、“未敢驰想未来以薄现在”

三、“一切宗教,都是一种骗人的偶像”

第二节 “觉社”与佛教新运动的兴起

一、“觉社之佛教新运动”:太虚师徒关于“觉社”意义的表述

二、“觉社意趣之概要”:难以求同的主张

尾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近代中国,列强环伺,瓜分豆剖,危在旦夕。面对时局之动荡与挑战,仁人志士率先觉醒,奋起直追,寻找改造中国的方法与道路。每一次危机过后,思潮沤浪相逐,新的主义和社会改造方案应运而生,整个社会的新陈代谢,不断连续与变奏,形成了中国转折性的制度与知识体系转型。近代中国的佛教与佛学同样在这一转型期发生蜕变,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资源,甚至是一种选择被重新认识。在面对基督教的强势冲击,西学的大规模涌入,乃至各届政府的制度变革,佛教与佛学都身与其中,并按照各种标准加以调适和改造。
  佛教与佛学在近代中产生变化的基本史事,构成了今天从历史学角度加以考察的主体内容。而在众多的史事中,太虚法师在一九二○年代主导的佛教新运动无疑是重要内容之一,坊间与学界盛传“支那内学院”与“武昌佛学院”两派明争暗斗,即是选择与标准不同的重要体现。但是何者为最佳,不仅当时人意见不一,后人以后见之明加以追述,也往往难能一致。史学当以梳理基本史事为第一要务,任何所谓认识,若未能贯通相关史事关节,多难免妄议之嫌。一九二○年代的佛教新运动,尽管内容繁富庞杂,甚至随时调整目标,但作为僧界领袖,“拔高僧伽地位”始终是太虚致力之方向。无论是行事上的僧制改革,还是言说上对佛学进行“新”的解释和发挥,其内在追求都在于此。
  从行事到言说,全方位考察这场佛教新运动,绝不是以太虚师徒之标准或选择为是非,而是致力于梳理和溯源相关史事,并前后左右比较参照,通语境以解文本。佛学在晚清地位陡升,与梁启超、章太炎等人,后来追述所建构的叙事体系直接相关。而佛教在近代的境遇与“佛教”一词的转义密切关联,在宗教、哲学、科学等外来概念的形塑下,“佛教”一词逐渐产生了新的内涵与外延,这些无不影响佛界内外对佛教的态度。而太虚恰逢时会,即是僧界领袖,又以佛界代表自居,言说行事不能不再三斟酌,甚至有所隐晦,从《觉社》时期的韬光养晦到《海潮音》时期的明目张胆,“拔高僧伽地位”一直是其心向往之的目标。

著录项

  • 作者

    李涛;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近现代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何卓恩;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佛教史;
  •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佛教; 振兴运动; 知识转型;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45:23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