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的应用研究——以海南国际旅游岛新农村为例
【6h】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的应用研究——以海南国际旅游岛新农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PPP模式的分类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运用优点和风险

(一)PPP模式的分类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运用的优点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运用的风险

1.宏观层面的风险

2.中观层面上的风险

3.微观层面的风险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融资困境及PPP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融资困境

1.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分界不清楚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定价机制不完善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门槛过高

4.政府的资金发放效率不高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引入PPP模式的实践应用

1.PPP模式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实施流程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运用PPP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3.海南国际旅游岛运用PPP模式的实践应用

三、规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运用的风险手段

(二)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服务职能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PPP投资模式的风险应对机制

(四)对私人部门的投资准入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

(五)构建完善的PPP项目监督体系

(六)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PPP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农村生产必须具备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农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农田防灾免害防控设施、现代农业推广与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服务设施、现代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农情信息设施等。而目前,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投入。按照公共程度的差异,可将农业基础设施划分为三类:一是作为纯公共产品的农业基础设施,无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如田间水利设施、农业信息基础设施、防汛抗旱设施等;二是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农业基础设施,消费上存在一定排他性和竞争性,如田间道路、大型农业机械、农技推广等;三是作为私人产品的农业基础设施,消费上存在排他性和竞争性,如加工储运设施、中小型农机设备、农产品批发市场等。
  我国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十分之高。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农业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不容置疑,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也曾面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但经过制度创新和投资体制改革,在很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公共管理领域引入公私伙伴关系(PPP,即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治理模式后,农业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局面得到了较大改观。
  20世纪70年代,英美国家为了缓解财政资金严重不足的压力,运用了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正是解决财政压力的有效措施。
  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来讲,PPP模式是一条新的道路。该模式主要有如下两种优点:
  1.能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疏通民间资本进入新农村建设的渠道,解决长期困扰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既可以提高建设效率又可以降低投融资风险。
  2.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村公共基础建设的经营管理效率。
  3.有利于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步伐,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的类型及其投资特点决定了其所需的资金量很庞大,但资本对短期高额利润的热衷会使部分农业基础设施难以融资,而政府发挥导向作用的PPP模式则能弥补这一不足。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形式,主导PPP项目合同的设计,以增加政府投资比例、社会资本利润分配比例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开发较难融资的农业基础设施。然而,即便这种模式有着如此多的优点,目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用PPP模式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PPP模式在运用过程中要考虑投资所带来的建设周期、利润与风险等问题,以及参与主体的准入门槛模糊等。
  PPP模式在国外被理解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建立的合作关系。因而,政府的合作对象一般为私人企业,相较而言,我国推行的模式则是“政府+社会资本的合作”,强调政府负责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监管,而社会资本主要负责一些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政府还对PPP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工作起到负责作用。
  对此,合理选择能够应对这些挑战的PPP模式的框架和路径,成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用PPP模式的现实取向。鉴于此,本文前半部分将从理论研究上对PPP模式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运用做阐述,后半部分将以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村基础设施PPP运用为案例进行分析。针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PPP模式面临的挑战,我们要完善相关法律保障体系,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投资者的利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服务职能;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PPP投资模式的风险应对机制;要强化私人部门投资准入资格审查;要构建完善的PPP项目监督体系;要制定并落实能够吸引私人部门的激励政策;积极进行项目试点和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