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问题及策略研究
【6h】

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问题及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法

1.5.2 数据统计法

1.5.3 逻辑分析法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的依据

2.1 课程课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原则

2.1.1 建设的必要性

2.1.2 建设的原则

2.2 课程建设的历程

2.2.1 课程建设的初步发展阶段

2.2.2 课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

2.2.3 课程建设的辐射共享阶段

2.2.4 课程建设的转型升级阶段

3 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课程基本分布情况

3.1.1 课程体系建设

3.1.2 二级学科分布

3.1.3 课程类型及属性分布

3.1.4 地区分布

3.1.5 学校分布

3.2.1 课程负责人基本情况

3.2.2 课程教学团队情况

3.2.3 师资团队教学水平

3.3 课程资源建设情况

3.3.1 基本资源建设情况

3.3.2 拓展资源建设情况

3.4 课程参考教材建设

3.5 课程共享建设情况

3.5.1 课程受众人数

3.5.2 课程实际交互情况

3.6 课程评审指标及组织评价分析

3.6.1 课程评审指标分析

3.6.2 课程组织评价分析

3.7 网站建设情况

4 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策略

4.2 加大课程宣传力度,开展校际合作,构建有效的课程共建共享模式

4.4 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开发课程资源,加强资源的标准化设计

4.5 构建多元化、多主体的学习评价体系

4.6 加强网络监督并及时维护更新,开发移动学习终端

5.1 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21世纪以来,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开放式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我国紧跟世界教育的变革浪潮,于2003年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经过近10年的发展,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1年,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优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国家教育部启动了共享度更高、受众范围更广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学科作为专业的存在实体,体育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改革及其相应的资源共享是我国体育专业发展的核心环节。
  本文以22门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网络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归纳总结目前课程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22门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专业方向课程建设比重远远大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有待后续加强建设,专业拓展课程可以依据专业方向和学校的特点进行建设。此外,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等二级学科课程需要增加建设。
  (2)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于:课程宣传推广不够,受关注度较低,共建共享模式尚未健全;教学团队人员结构不够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结构划分无序,拓展资源建设成为薄弱环节;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单一,无法激发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兴趣;网站没有及时更新维护,教学资源无法下载移动观看,课程互动环节非智能。
  (3)针对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发展策略为:整合原体育学类国家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实现“三个转变”;加大课程宣传力度,开展校际合作,构建有效的课程共建共享模式;加强教学梯队建设,优化课程团队人员结构,提高教学团队综合素质;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开发课程资源,加强资源的标准化设计;构建多元化、多主体的学习评价体系;加强网络监督并及时维护更新,开发移动学习终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