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没落的贵族”——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与昆曲
【6h】

“没落的贵族”——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与昆曲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白先勇与昆曲

第一节 贵族文化:昆曲发展历史

第二节 没落的贵族:昆曲现状

第三节 上海童年:白先勇与昆曲

第二章 昆曲与“没落”

第一节 末世之音:昆曲的时代敏感性

第二节 白先勇小说中的没落情绪:一个时代的挽歌

一、昆曲《游园惊梦》在其同名小说中的多重象征意义

二、反现代的现代性:从昆曲“末世情怀”中生发出的现代性面向

第三章 昆曲与文化乡愁

第一节 游走在东西方之间:白先勇小说蕴含的“文化乡愁”

第二节 从文化乡愁到文化教赎:复兴“百戏之祖”——昆曲

结语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白先勇在小说中致力于书写一种“没落”,通常表现为个人、家庭甚至一个群体、一种文化在历史变迁、时代浮沉中的式微和消亡,这种多义性和丰富性,是白先勇小说在当代小说中独树一帜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同时也使其寓意晦涩、难解。同时,白先勇又自称是“昆曲义工”,他一生痴爱昆曲,并且为了复兴昆曲不遗余力,自2004年白先勇制作青春版《牡丹亭》以来,受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并形成“牡丹亭现象”。然而,学界大量的文章只是从演员、制作、宣传等方面来讨论青春版《牡丹亭》制作成功的原因,并不着眼于昆曲与白先勇的创作有什么关系?白先勇痴爱昆曲的内核是什么?基于此,本文从研究作为一种古老、传统、没落、精致的舞台艺术——昆曲的文化内涵出发,结合白先勇的自身经历,来探讨它们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以揭示出白先勇小说更多的内涵、意义。
  总体认为,白先勇对昆曲艺术的喜爱、同他的家世、他的小说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三位一体的,即白先勇对于自身身世的体验,通过昆曲找到了艺术的确认,当然这里是指文化思想的确认,同时这种确认又渗入到他的小说创作中。在此基础上,本文总共三章,第一章主要讨论昆曲的文化内涵,以及白先勇和昆曲之间的情缘;第二章具体阐述白先勇小说的没落色彩与昆曲之间的关联,表现为“没落”不仅是昆曲经典剧目的深刻内涵,同时也是白先勇致力抒写的对象;第三章讨论白先勇小说的乡愁与昆曲之间的关联,认为昆曲是白先勇精神寄托、审美理想和文化乡愁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他从“文化乡愁”走向“文化救赎”的一条最有力的途径。
  游走于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之间,这种家国之兴亡、文化之乡愁深深地投射在白先勇小说创作中,也表现在他的喜好中。正是这种独特的历史感、沧桑感,使白先勇的创作于台湾文坛甚至中国当代文坛有着独特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